当前位置:世纪名人网 > 专家学者 > 丁德馨

丁德馨:铀矿冶生物技术国防科技创新团队带头人

丁德馨

  丁德馨,男,汉族,1958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博士,教授(二级),博士生导师,该同志1984年开始工作,1986年到中南工学院(南华大学前身之一)工作,一直工作在教学科研的第一线,始终保持着满腔的工作热情。现任铀矿冶生物技术国防科技创新团队带头人,铀矿冶生物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学术带头人,极贫铀资源绿色开发技术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学术带头人,湖南省铀矿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学术带头人,矿业工程湖南省重点学科带头人,南华大学矿业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及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科带头人,矿物资源工程湖南省普通高校省级教学团队带头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兼任中国核能行业协会核地矿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国核能行业协会铀资源专家,湖南省爆破工程协会副理事长,湖南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副理事长。

  35年来,他将“四个一切”的核工业精神融入教书育人、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全过程,扎根南华、奉献南华、成就南华,培育了一代又一代时代新人、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科学难题,为中国国防科技工业与核工业做出了突出贡献,先后获得全国优秀教师、中国核工业总公司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湖南省教学名师、湖南省首届优秀博士论文指导老师等荣誉称号。

  强核报国,事业高于一切

  1978年,在中国亟需核专业人才的年代,丁德馨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中南矿冶学院采矿工程专业。后来他又继续攻读了中南大学采矿工程硕士学位和同济大学结构工程博士学位。

  “铀矿是最常见的核燃料,现在我们国家的铀矿储备量虽然比较好,但是探明量在世界的排名已是十位之后,而且多是中小型矿床,虽然作为现在的核武器原料已经足够,但难以适应核电发展的长久需要,如何进一步提高铀矿采冶的质量、效率,又该怎么处理铀矿放射性对环境的污染问题呢?” 这是丁德馨在读书期间一直思考的问题。

  虽然祖国从未要求过丁德馨什么,但是他在心里私自许下了承诺,要为祖国的国防事业奋斗终生,要为中国核工业发展添砖加瓦,每遇到一个与铀矿资源开发有关的想法,他都会把它和国家、国民联系起来。

  上世纪九十年代,他先后到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和英国诺丁汉大学做访问研究,后来因为他出色的科研水平和教学能力,数次被校方挽留,面对国外优厚的待遇和好的发展平台,他还是毅然为国转身,“我一定要把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理念带回中国!”丁德馨早在出国留学之前就立下了这样的誓言。

  回国以后,他大力打造教学科研团队,指导建设了《铀矿床地下开采》《溶浸采铀》《爆破工程》等一流本科课程。作为学科带头人,在学院大力营造百家争鸣的氛围,监督并促进全院各研究方向齐头并进,共同发展;他跟青年教师深入交流、悉心指导,不遗余力地激发学院青年教师的进取心和创造力。在铀矿冶行业低潮以及自主创新技术缺乏之际,他率先开展铀矿溶浸交叉新技术研究,解决了多项卡脖子技术难题,研究成果为国内外多家企业提供了技术服务,为强核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坚韧执着,责任重于一切

  为核工业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专业人才是丁德馨追求的方向。他肩负着采矿工程专业领域本科、硕士、博士三层教学任务,一直坚守教书育人和科研创新的光荣职责。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多年来,丁德馨坚持的教育方法是“用知识去启迪学生心扉,用严教去规范学生行为,用爱心去感受学生真情,用关爱去指导学生成长”。丁德馨因长期患有强直性脊柱炎,全身僵直,严重时只能一个姿势躺在床上,动弹一下就骨肉分离、撕心裂肺般地疼痛,常常使他彻夜难眠。更可怕的是脊柱不断下弯,躯体严重佝偻,这基本上意味着他将永远告别三尺讲台。然而,病魔没能使丁德馨放弃对教育事业的挚爱与追求,反而越来越增强了他对科学的探索、对工作的热爱和对学科发展的无私奉献。2008年他接受了双髋关节置换手术,刚刚出院,又毅然回到了学校,投入到科研与教学当中,凭借顽强的毅力申报并成功获批国家国防科工局铀矿冶生物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先后主持获得了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湖南省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

  2015年,他不幸中风,病情严重,走路、吃饭、写字等都无法自理,使得他不得不告别教学科研岗位。为了尽快康复,返回讲台,他每天坚持操场走一圈,一圈400米,他要走40多分钟,每一趟都浑身大汗。凭借顽强的意志,半年后他回到讲台、回到实验室。每天靠药物阻止病情恶化,“瘸着”给本科生、研究生上课,学生心疼他腿脚不便,请他坐下,他却始终坚持站着上课、做实验。他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激励着一批又一批的学生。“我们从丁老师那里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一种高度负责、勤奋忘我及与病魔顽强抗争的拼搏精神。”丁德馨的学生们如是说。

  立德树人,严细融入一切

  “做科研最需要的是什么?——认真严谨的态度。”丁德馨教授常常如此教育学生,他自己更是这方面的楷模。在2014年研究生开学典礼上,他借用爱国诗人屈原的“天问”为引子,号召在场研究生:作为学生,要敢于提问,勤于质疑。并以伟大领袖毛泽东“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激励大家:作为研究生,要立志高远,做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做一个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这是一次意义深刻的开学典礼,也是一次科研之路的启蒙。

  那年,他指导的一个研究生即将毕业,毕业论文的修改是那一阶段难度最大的事情,当时丁老师刚经历一场大病,身体状况不佳,他依然拖着病躯坚持为毕业生指导论文修改,大到前后逻辑关系,小到格式标点符号,他都是不厌其烦的进行修改。正是由于丁德馨教授认真严谨的科研作风,在他的指导下,毕业生们在论文修改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都迎刃而解,看着学生论文发表,顺利答辩,圆满毕业,他才露出欣慰的笑容。

  即使在生病期间,丁德馨也依然不忘为学生解惑答疑、批改论文、指导实验。就是在这样潜移默化的指点和教化下,他所指导的研究生成长着,愈渐卓越。而他本人,仿佛真的如诗人笔下的蜡烛,燃烧着自己,有一分光,散发一分热,点亮学生的科研之路。2020年,他指导的博士学位论文和硕士学位论文中,1篇被评为湖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篇被评为湖南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学生成长了,毕业了,但是他却病倒了。住院治疗期间,学生们前去探望,病榻上的丁德馨老师,虽然行动不便,但却精神矍铄,眼神里满是对学生的关怀。

  永攀高峰,进取成就一切

  在长期的教学科研实践中,丁德馨提出了一个创新模式:瞄准世界一流,提出新的问题;采用新的手段,解决新的问题,实现创新赶超。在这个模式主导下,他作学科带头人的学科、实验室和团队被认定为国防特色学科、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和国防科技创新团队。他领衔向湖南省科技厅申请设立极贫铀资源绿色开发技术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和湖南省铀矿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并获得了批准;领衔向国务院学位办申请设立矿业工程和安全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并获得了批准,领衔向人事部申请设立矿业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并获得了批准。

  丁德馨不仅注重科研上的创新,还很注重产学研的结合,与中核集团铀业公司、中广核集团铀业公司下属的多家厂矿企业开展了技术合作,不仅为企业提供了技术服务,解决了企业存在的“难浸矿石有用金属矿物微波强制解离技术”“铀矿冶污染地域生物修复技术”“堆浸铀矿石高效喷淋系统与技术”等多项卡脖子技术,并且还从企业中提炼出了地浸采铀多场耦合理论、智能地浸采铀系统研发、深部硬岩铀矿床安全高效开采方法与理论、退役铀矿山与退役铀尾矿库生态修复新方法等科学问题和技术攻关方向,使得团队的研究既具有前沿性,又具有实用价值。以上取得的这些成绩,在旁人看来是华丽光鲜的外表,这其实与他几十年如一日的爱好科研,喜欢钻研,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是密不可分的。就这样日积月累,他才取得了如今骄人的成绩。但是,他并未停止学习的步伐,仍然奋斗在科研工作的最前线,使自己的知识永远处于领域的最前端。

  正是由于他的不断进取,他在科研上取得丰硕的成果。先后主持过国防基础科研重点项目、核能开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重大研究计划培育项目、面上项目、省部级项目以及企业委托研究项目50余项。获国防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湖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3项、湖南省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项、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在国内核心刊物上公开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120余篇论文被SCI和EI收录,获得国家发明专利30余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另有20余项发明专利在实质审查中;出版专著1部,主审专著2部。

【丁德馨】同名的人物

猜你感兴趣

丁姓名人

专家学者

同年(1958年)出生的名人

本网站收集的部分内容均为各种已公开信息,来源于互联网或用户投稿。本站仅提供一个展示交流、弘扬正能量的平台。
如发现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4-2023 幸运信息网 www.21hubei.net.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10185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