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世纪名人网 > 专家学者 > 马宗义

马宗义: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部主任

马宗义

  马宗义,男,1963年9月生,汉族,黑龙江齐齐哈尔市人,中共党员。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部主任、研究员。

  坚定理想,做科技报国的践行者

  马宗义长期致力于金属基复合材料与搅拌摩擦焊研究,他始终秉承科技报国的初心和使命,把个人理想、人生追求自觉融入国家强盛、民族复兴当中。

  2004年他放弃国外发展机会回国,从零起步逐渐建立起以 15名博士为核心的 40余人研发团队。承担国家“863”、“973”、重点研发、自然科学重点基金等科研项目 40余项。发表 SCI论文 400多篇,出版英文专著 1部,SCI引用 20000多次,H因子 59。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 46项,发布企业标准 4项。

  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基于需求牵引开展研发,是马宗义矢志不渝的科研理念。这样的理念和坚持带来了丰硕成果,嫦娥、天问、北斗、天和、遥感、风云、高分、龙舟、复兴号等耳熟能详的国家重大工程型号都有马宗义团队的突出贡献。

  勇攀高峰,做科技创新的排头兵

  金属基复合材料领域敏感,长期受国外技术封锁,在我国起步较晚。随着航天等领域的快速发展,对材料结构轻量化、高可靠性的需求日益迫切。马宗义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己任,以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勇担起攻坚克难的重任。

  他带领团队开发出结构、功能及其一体化等多个复合材料体系,解决了 6吨级(超国际公开报道一个数量级)超大坯锭的低成本、短流程粉末冶金工程化制备难题,突破了自由锻造、薄板及薄壁管轧制、薄壁异型材挤压等塑性加工瓶颈。研制的复合材料应用于风云、高分等关键型号卫星光机结构,“嫦娥五号”月壤钻取机构空心钻杆,“祝融号”火星车车轮、移动结构、桅杆、太阳翼、天线驱动组件,“天和”核心舱太阳翼展开机构关键部件等等。其中,2.6米长月壤空心钻杆作为展品亮相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火星车 50余种 200多件复合材料零件打破了航天器复合材料占比记录。相关成果荣获中国颗粒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发明一等奖。

  他在搅拌摩擦焊领域做出开创性贡献,SCI论文数及引用量均国际排名第一,攻克了铝基复合材料、电工铜超厚版、高强铝合金厚板等世界性焊接难关,解决了我国首台高温气冷堆核燃料贮运容器、复兴号高铁车体等焊接制造难题。相关成果荣获辽宁省自然科学一等奖。

  身正为范,做攻关团队的领头雁

  马宗义是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入选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015-2021连续七年入选 Elsevier发布的“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入选“2018中国科学年度新闻人物”。

  “风清则气正,气正则心齐,心齐则事成”。在科研实践中他身先士卒、求真务实的科研作风,谦虚低调、淡泊名利的高尚品格,为团队成员树立了良好榜样。他重视人才培养,甘为人梯, 打造出勇于创新、严谨求实、拼搏奉献的创新团队——9名博士毕业生陆续加入,2人成为博士生导师并走上课题组长岗位,20余人次获得各类人才称号。33名博士生、12名硕士生,多项中科院院长奖、优秀毕业生,见证了他的中科院优秀导师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教融合优秀导师奖。

  着眼大局,做行业进步的推动者

  马宗义一直致力于推动我国金属基复合材料与搅拌摩擦焊领域的学术交流和技术进步,多次组织专题活动。2016年,他发起并主办了第一届全国搅拌摩擦焊接学术会议,制定了两年一届、研/ 企轮办的系列会议模式。作为客座编辑,他为我国重要的英文学术期刊《材料科学技术》和《金属学报》组织了两期搅拌摩擦焊专刊。2019年,他在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发起成立了复合材料专业委员会并担任主任委员。这些活动为业界同行开拓视野、交流合作提供了平台和机会。2020年,他受聘为国际期刊 Mater. Charact.主编,通过期刊平台,积极推进我国科研人员的成果在国际上的展示。

马宗义相关资讯:

【马宗义】同名的人物

猜你感兴趣

马姓名人

专家学者

同年(1963年)出生的名人

本网站收集的部分内容均为各种已公开信息,来源于互联网或用户投稿。本站仅提供一个展示交流、弘扬正能量的平台。
如发现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4-2023 幸运信息网 www.21hubei.net.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10185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