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世纪名人网 > 专家学者 > 胡海鹰

胡海鹰: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副院长

胡海鹰

  胡海鹰,男,1977年10月生,汉族,江苏镇江市人,中共党员。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副院长(主持工作)、研究员。

  他扎根航天事业 16 年,攻坚克难、勇创佳绩,在卫星系统与工程、空间环境探测科学与技术等方面做出了一系列创新成果;他始终谨记新时代青年科技工作者科技强国的使命,坚持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为祖国太空边疆点亮“千里眼”,打造了我国航天器的“安全卫士”;他充分继承和发扬老一辈航天人的航天精神,凝聚青年力量,致力于为中国的航天梦做出更多贡献。他,就是中科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研究员、试验六号卫星系统总设计师——胡海鹰。

  笃行报国之志

  用高科技为祖国戍守好太空疆域,这是在哈尔滨工业大学提交入党申请书时,胡海鹰许下的心愿。2006 年博士毕业以后,来到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义无反顾地投身到中国航天事业当中,主要从事卫星系统设计、空间环境探测等方向的研究。

  莫问收获,但问耕耘。全身心投入科研工作的胡海鹰,用创新为中国航天事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近年来,胡海鹰先后主持完成多项军队、中科院重大科研项目。他先后获得中科院杰出科技成就奖和中科院“优秀共产党员”、上海市“青年科技英才”、中国航天基金会“航天贡献奖”、“临港英才”等荣誉称号。

  投身航天事业以后,由于其工作的特殊性,生活中他很少谈论工作,亲朋好友几乎不会知道他到底做了什么贡献。对于这样“默默无闻”的工作状态,他却说:国家利益高于一切,我们最大的梦想就是能真正的为国家发展做一些有益的事情。

  锻造创新之魂

  空间环境探测被称为从太空看地球的“上帝之眼”,是了解与应对空间威胁、确保空间安全的重要基石。国家在召唤,唯有迎难而上。胡海鹰作为型号总设计师签下工程任务责任状,精心谋篇布局、聚力锐意攻坚,带领团队成员经过 7 年的摸爬滚打、全力以赴,对空间环境探测方法进行了体系化的创新理论设计和试验验证,设计了高、低轨道卫星构成的多星组网方式,首次提出利用多手段联合探测识别空间环境等 8 项核心技术,攻克了平台与转台复合控制等 6 项“卡脖子”难题,终于建成了我国首个天基空间环境探测系统—试验六号卫星系统。该系统不仅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更是填补了国内相关领域空白,为该领域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成为了我国太空边疆的安全卫士。

  恪尽担当之责

  干航天,常常要作出更多艰难的选择,身为团队带头人,他总是最拼的那一个。技术攻关时常会遇到意想不到的问题,哪怕未雨绸缪,开展了预先谋划,可试验中也难免碰到困难。既要及时查出症结所在,又要保证时间节点“后墙不倒”,只能不断挤自己的时间,除了加班连轴转,别无选择。16 年来,胡海鹰先后完成了多个极具挑战性的卫星型号研制任务。为此,他一直奔波在路上,每年出差仅飞机就要坐 130 多趟,如果连续两天出现在家,女儿就会觉得奇怪:“爸爸,你怎么还不出差?”由于劳累过度,他也是在主治医生的一再“警告”下不得不接受手术,手术做完顾不上休息就匆匆出院,导致出差路上伤口破裂大出血,爱人哭着问他还要不要命。面对国家任务时,他唯有不断地付出与奉献。

  德厚者流光、业勤者流芳。善作为是本领,敢担当是智慧。在日常的研究和管理工作中,胡海鹰常常把“我们一起学习,把这个难关攻下来”等话挂在嘴边。面对挑战,他勇挑大梁;面对困难,他迎难而上;面对危机,他挺身而出。他抢时间、带头拼,为年轻人传授经验更传递信念,用行动诠释了身为领导者的必备素养,充分体现了新时代航天人的鲜明品格和时代担当。胡海鹰坚信,为国防奉献的信念也会在同频共振中一代接一代地传递下去。

  挑战远未结束。进入“十四五”,伴随着我国建设航天强国的步伐加快,胡海鹰所在的单位迎来了任务高峰期。他不惧挑战,带领团队,时刻锚定新目、奋进新征程,始终以冲锋的姿态,戍卫起中华民族的太空边疆。

胡海鹰相关资讯:

【胡海鹰】同名的人物

猜你感兴趣

胡姓名人

专家学者

同年(1977年)出生的名人

本网站收集的部分内容均为各种已公开信息,来源于互联网或用户投稿。本站仅提供一个展示交流、弘扬正能量的平台。
如发现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4-2023 幸运信息网 www.21hubei.net.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10185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