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世纪名人网 > 专家学者 > 魏太云

魏太云:福建省植物病毒学重点实验室主任

魏太云

  魏太云,男,1975年3月生,汉族,福建福州市人,农工党党员。福建农林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福建省植物病毒学重点实验室主任、教授。

  水稻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生产中面临多种病虫害的危害,其中由介体昆虫稻飞虱和叶蝉传播的病毒病害常年在我国南方稻区大面积暴发流行。魏太云教授组建的“虫媒传播作物病害机制及生态防控研究团队”,紧扣我国重大战略需求和农业生产实际问题,系统开展了介体昆虫传播水稻病毒机制的研究,获得了以下学术成果:

  ①揭示水稻病毒经介体昆虫高效传播的致灾机制,首次在国际上建立了 3种传播水稻病毒的飞虱细胞系,建立了病毒在介体细胞内的侵染循环模型,开拓了植物病毒学研究新领域。病毒借助介体昆虫有效传播需要在昆虫肠道和唾液腺扩散。建立了水稻病毒通过突破介体侵染屏障的新模型。②解析水稻病毒与介体昆虫“和平共处”的机制,发现水稻病毒侵染介体昆虫会激发 siRNA、细胞自噬和凋亡等昆虫抗病毒免疫途径。其中 RNA干扰抗病毒途径有效限制了病毒在昆虫体内的过度增殖而避免昆虫死亡。病毒利用细胞自噬和凋亡途径在昆虫快速扩散增殖,但在病毒侵染后期,自噬和凋亡途径被有效控制,从而避免对昆虫造成不利影响。③解析水稻病毒经介体昆虫亲代垂直传播至子代致灾的机制。和同行合作,发现水稻条纹病毒利用灰飞虱的卵黄原蛋白输送途径入卵,从而实现病毒经卵传播的机制。发现水稻矮缩病毒外壳蛋白与共生菌外膜互作介导病毒利用古老的共生菌入卵通道,是自然界中首次发现的病毒与共生细菌直接互作的现象。发现水稻瘤矮病毒经雄虫精子介导的高效垂直传播模式导致了我国南方稻区水稻瘤矮病常态流行的原因。提出阻断病毒在冬季通过介体垂直传毒在自然界维持导致水稻病毒病的流行,创制水稻病毒病害生态防控新策略。

  近 5年在 Nature Microbiology、Nature Communications、PLoS Pathogens、Journal of Virology、《科学通报》等刊物发表研究论文 60余篇。研究成果受到国内外同行的广泛认可和重点评价,受邀在美国病毒年会和中美植物病毒论坛、国际植物与生物互作会议、世界生命科学大会等做关于介体传播水稻病毒机制的大会或特邀报告 7次;获得福建省自然科学二等奖和神农福建农业科技奖一等奖;主持 973项目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和重点国际合作项目等; 培养了中国科协青年托举人才卫静副教授、福建省首批“雏鹰计划”青年拔尖人才陈倩教授等大批优秀青年人才。

  目前,魏太云是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福建省“特级后备人才”,第二批科技部“万人计划”创新人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省高校领军人才,省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省首批“百人计划”人选及“闽江学者”特聘教授;第八届“福建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第十三届福建青年科技奖和第二十一届运盛青年科技奖入选者,所在团队获第十二届福建青年五四奖章集体。作为学术带头人领导团队入选首批全国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018)、教育部创新团队(2013、2017滚动)和省高校创新团队(2018),担任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ICTV)成员,《病毒学报》、《植物病理学报》、《植物保护学报》、Molecular Plant-Microbe Interactions、Virology Journal及 Phytopathology Research编委;任第七届教育部科技委学部委员,中国植物病理学会病毒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昆虫学会昆虫免疫与互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省植物保护学会和植物病理学会副理事长,省青年科学家协会副理事长,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省植物病毒学重点实验室主任。

魏太云相关资讯:

【魏太云】同名的人物

猜你感兴趣

魏姓名人

专家学者

同年(1975年)出生的名人

本网站收集的部分内容均为各种已公开信息,来源于互联网或用户投稿。本站仅提供一个展示交流、弘扬正能量的平台。
如发现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4-2023 幸运信息网 www.21hubei.net.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10185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