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世纪名人网 > 专家学者 > 王磊

王磊: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

王磊

  积极参与青藏高原第二次科考的组织协调、2017年带队赴高原西部河湖源区(海拔4000米以上)开展了水文气象协同观测;开发了适用于高寒区的多圈层水文模型,其作为主导水文模型被应用于多个国内外重大科研项目;多次赴青藏高原野外考察,创建了初具规模的野外观测平台,包括帕隆藏布气象-积雪-冻土监测站、党河源区雨量梯度监测网、雅鲁藏布江缺测区径流监测网络等;已发表期刊论文63篇,含专业权威SCI论文40多篇。

  事迹详情:

  个人事迹材料(王磊,中科院青藏所研究员)

  至今还记得1998年那个金秋,我离开年迈的父母、独自乘火车从乌鲁木齐来到北京,在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开始了我的本科学习。本科期间,觉得离家很远、求学不易,非常珍惜在校时光,除了课外锻炼身体的时间,没课的时候大多是在自习室里度过,基本是风雨无阻。本科毕业时,我被免试推荐进入本校水文水资源研究所继续攻读硕士学位,师从王忠静教授。硕士期间我才开始逐渐接触科研,王老师给我的研究课题是用流域数值模拟(采用分布式水文模型)来开展流域地表水资源评价的工作,从而让我对流域水循环(降水—产流以及土壤水运动)过程有了些初步的认识,也对科研产生了一定的兴趣。硕士毕业后,我又申请了日本文部省奖学金,前往东京大学土木系攻读博士学位(2004-2007)。博士毕业后又被导师(小池教授)留校工作,开展了博士后研究,后来又晋升为助教和副教授。2011年春天,日本发生了9.1级强震,两鬓斑白的父母对我们在东京的生活极为担心、呼唤我们早日回到祖国。其实我们也一直打算趁年轻回来报效祖国,因此我和妻子很快确立了回国工作的意向。

  选择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作为自己回国工作的落脚点,一方面是因为中科院的科研氛围与国际一流大学很相近,回国工作很容易适应;另一方面,对一名学习水利水电工程本科出身的青年人来说,青藏高原作为我国水电资源极为丰富的地区,以及亚洲多条大江大河的发源地,在我心中一直有着极为神圣的地位,在此领域的研究大有可为。青藏所也非常重视优秀青年人才的引进,向我伸出了热情的双手。2011年5月我参加了中科院“百人计划”答辩,同年8月正式入职青藏高原研究所,成为当时青藏所最年轻的创新研究员。

  长期从事水文气象研究的我,深知水文模型在科研工作中的重要性。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经过长期基础理论和数值模型的积淀,我和我的科研团队成功开发出了一套耦合了积雪和冻土等寒区物理过程的、可适用于青藏高原的多圈层水文模型系统。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通过多年持续的观测和维护,我们在高原建立了初具规模的水文气象观测平台。从西藏帕隆藏布气象-积雪-冻土综合观测站到祁连山党河上游寒区流域雨量梯度观测网,再到雅鲁藏布江流域缺测区径流监测网,我们领略了冰川的雄伟壮丽、大江大河的气势磅礴,更领悟了科学研究就要有迎难而上、坚持不懈的精神。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从中组部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项目(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到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面上基金,再到中科院战略先导专项B的子课题,我全力以赴地完成了一个又一个的重要科研任务;十三五期间,我和我的科研团队又陆续承担了中科院战略先导专项A的课题和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等具有挑战性的科研任务。国际合作方面,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与美国、瑞典、日本等国的顶尖科学家开展了长期的学术交流,合作共赢。

  这一路走来,对青藏高原科研的热爱激励着我前行;以后的工作,任重道远,当砥砺奋进。

王磊相关资讯:

  • 2018年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

    【王磊】同名的人物

    猜你感兴趣

    王姓名人

    专家学者

    同年(1981年)出生的名人

    本网站收集的部分内容均为各种已公开信息,来源于互联网或用户投稿。本站仅提供一个展示交流、弘扬正能量的平台。
    如发现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4-2023 幸运信息网 www.21hubei.net.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10185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