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世纪名人网 > 身边好人 > 王连权

王连权:广州市鼎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总干事

  王连权,男,1971年2月生,广州市鼎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总干事、梅州市梅江区鼎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理事长,广州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特约监督员,广州市社会工作协会资源链接委员会副主任,广州市社会工作协会、广州市志愿者协会理事。2007年5月,王连权在云南临沧市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勐撒镇丙令完小开始一年支教生活。2008年9月,他发起组建“心语心理援助志愿服务队”。2013年3月,他发起成立广州市鼎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专注于流浪人员救助服务,带领团队开展个案帮扶2563例、帮助594人回归家庭、41人成功就业。2019年3月,他联合广州市慈善会设立关怀流浪人员慈善专项基金--街友关怀专项基金,筹集善款、物资近40万元。2020年8月,在广州市民政局指导和支持下,他组织发动41家参与单位建立广州市社会力量参与救助服务联动机制,服务覆盖广州11个区和6家救助管理机构。2021年6月,他作为广州社工抗疫突击队首批队员,进驻荔湾区重点区域,开展疫情防控志愿服务。

  一、扎根广州,从媒体人到策划人

  1998年2月,时任黑龙江省大庆电视台记者、责任编辑的王连权被派驻到广州,筹建大庆电视台驻广州办事处,他开始扎根广州。

  2001年5月,大庆电视台驻广州办事处撤离,经过多方权衡,他选择继续留在广州,并创办广州锦绣年华广告有限公司,专注于汽车品牌服务,经过长期的坚持和不懈努力,2005年,锦绣年华成为广州最具影响力的汽车品牌代理公司。在从事文化传播的工作中,他开始感到自己的生活有些暗淡无光,因为那种一眼可以望到头的生活。而个性中对于未知与不确定性的探索精神,让他希望能够开启一种全新的生活。

  二、云南支教,公益情怀的初心源头

  为期一年的云南山区支教经历,是王连权结缘公益的开始,也是点燃他内心深处公益情怀的导火索。从策划人到公益人,进而成为全职公益人,云南支教生活成为他公益情怀的初心源头。

  2007年5月,他走上云南临沧市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勐撒镇丙令村丙令完小的讲台,开始长达一年的支教生活,成为镇上唯一的支教老师。除了给上课和家访,他积极链接社会资源,从广州募集图书3000册,帮丙令完小建立图书馆、广播室,并筹集善款建设校园运动营,让乒乓球、台球、羽毛球、篮球走进孩子们的日常生活,学生们的生活一下丰富起来。

  丙令完小距离勐撒镇3公里、耿马县城18公里、省会昆明近14个小时车程,属于典型边疆山区,交通不便,条件艰苦,手机经常没有信号。该学校处于地震多发地带,时常能够感受到轻微的震感,最初他会害怕和担心,后来也就慢慢习惯了。而他需要习惯的不仅仅是频发的震感,还有饮食、语言、风俗,因为不懂方言,每次家访的时候,他都要带上高年级的同学一起同行,由高年级的同学担负起双向翻译的角色,慢慢的,他基本能听懂了大部分方言,家长们也逐渐能够理解作为镇上唯一一个讲普通话的他,所要表达的意思。

  三、心语行动,从一个人到一个志愿团队

  云南支教生活让他看到了区域发展的不平衡,也让他深深感受到一个人力量的局限性,从一个人到一个团队,他在公益路上又开始了全新的探索。

  2008年9月,他发动广州中医药大学心理咨询师培训班的校友资源,组建“广州市越秀区志愿者协会心语心理援助志愿服务队”,长期参与服务的心理咨询师近90人,主要结合“525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开放日”活动,为广东省汽车职业学院、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广州科贸职业学院等职业院校大学生,提供心理健康咨询和职业规划等志愿服务。

  同时,联合越秀区东山街社工站、白云区景泰街社工站、越秀区五羊中学、海珠区同福西小学、海珠区瑞宝小学,开展心理健康讲座进社区、进校园等系列活动。服务过程中的探索与挑战,又引发他深深的思考:志愿服务确实能够帮助到有需要帮助的人,但志愿服务的专业性缺少一定的量化标准。

  四、鼎和社工,从一个志愿团队到一个社会组织

  对于公益服务的思考,促使他又开始了一段未知的旅程。2013年,他发起成立广州市鼎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并专注于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服务,在政府购买服务的推动下,先后承接了广州市流浪乞讨人员社会工作介入服务、广州市救助管理站专业社工服务、广州市救助管理站市区分站社工驻站服务、番禺区救助管理中心社会工作服务、天河区民政局街面救助服务、海珠区民政局流浪救助服务等11个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服务项目,2015年11月至2021年12月,他带领鼎和社工团队开展流浪人员个案帮扶2563例,帮助594人回归家庭、41人成功就业,跟踪回访1057人次,开展救助宣传活动96场次。也许也正是流浪乞讨人员身上的那种不确定性与未知深深吸引着他和他的团队。

  2018年2月18日,正月初三,这一天对于王连权而言是记忆深刻的一天。当天晚上8点钟左右,在中心城区地铁口驻点值班的志愿者萍姐在跟流浪人员沟通交流的时候,被流浪人员推倒在地,导致手部受伤。他第一时间带领值班社工把萍姐送到医院诊治,报警求助,并向有关部门及时上报情况。后经过辖区派出所视频比对和查找,因为晚上灯光暗淡,未能查找到有效线索。萍姐经过一段时间的休养,毅然重返驻点志愿服务队伍。经过这件事情,他曾经产生过放弃流浪人员救助服务的考量,因为看到从萍姐身上所迸发出来的无怨无悔的志愿服务精神,反而让他更加坚定了持续专注流浪人员救助服务的信念。

  2019年3月,他联合广州市慈善会设立关怀流浪人员慈善专项基金--街友关怀专项基金,筹集善款、物资近30万元。2019年12月,在广东省民政厅、广州市民政局组织安排下,他作为全国唯一的社会组织代表,受邀到民政部培训中心,为来自全国20个省市救助管理领域的工作人员,分享交流社会力量参与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服务的广州实践。

  五、联动机制,从一个社会组织到41家参与单位

  广州长期关注流浪人员救助帮扶的志愿团队和社会组织有近20家,在长期的流浪人员救助服务过程中,他既结识了很多跟他一样的社工、志愿者,也体会到因为社会力量相互之间缺乏沟通而产生的服务重叠和资源浪费。社会力量需要进一步的整合、统筹和规范,进而形成更大合力。

  为进一步发动更广泛的社会力量规范、有序、有效参与流浪人员救助服务工作,2020年8月,在广州市民政局指导和支持下,他多方协调、组织发动,广州市鼎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广州市尚丙辉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广州市暖加公益促进会牵头建立广州市社会力量参与救助服务联动机制,服务覆盖广州11个区和6家救助管理机构。联动机制由指导单位、支持单位、专家团队、召集单位、参与单位、联合办公室等组成,现有专家团队4人、参与单位41家、志愿者骨干806人,协助政府部门做好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服务工作,在寻亲返乡、心理疏导、源头治理、跟踪回访、联合服务、专项救助行动等方面发挥出一定的积极作用。

  社会资源整合是联动机制重要的工作内容。他积极链接广东省钟南山医学慈善基金会、广东省绿瘦慈善基金会、广东省岭南教育慈善基金会、广东省丹姿慈善基金会、广东省恤孤助学促进会、广州市小鹏慈善基金会等各方资源,为联动机制筹集到资金支持60万元,筹集物资支持116524份,为社会力量联动机制41家参与单位提供服务支持。

  因为出生于媒体记者,他长期关注流浪救助实务研究,组织编撰《广州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案例汇编》《广州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故事汇编》《广州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论文汇编》等内部汇编7部。联动机制以“政社联动、社志联动、社企联动、社研联动”为核心的“四四二”服务模式,得到《中国民政》《中国社会报》《中国社会工作》等媒体大力的经验推广,为全国救助管理工作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难能可贵的“广州样本”。

王连权相关资讯:

【王连权】同名的人物

猜你感兴趣

王姓名人

身边好人

同年(1971年)出生的名人

本网站收集的部分内容均为各种已公开信息,来源于互联网或用户投稿。本站仅提供一个展示交流、弘扬正能量的平台。
如发现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4-2023 幸运信息网 www.21hubei.net.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10185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