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世纪名人网 > 身边好人 > 杨有光

杨有光: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有限公司开远工务段人字桥保安分队队员

  杨有光,男,苗族,1973年7月生,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有限公司开远工务段人字桥保安分队队员。32年前,年满18岁的杨有光成为预备役民兵,作为第三代守桥人,他信守心中的责任和使命,践诺守护滇越铁路人字桥,保障火车顺畅通行,这一守就是32年。杨有光先后荣获“红河州道德模范”“红河好人”等荣誉。

  三代人的坚守传承

  滇越铁路是云南省第一条铁路,米轨火车已在这条铁路上穿行百余年。在滇越铁路屏边县段,有一座标志性的“人字桥”,始建于1907年,桥横悬两岸绝壁之间,全长67米,宽4.2米,桥面距谷底102米,地势非常险峻。

  1991年3月1日,对杨有光来说是一个特殊的日子。“这天啊!是我开始守桥的时间,也是我入伍的时间。”刚参军就被分配到驻守“人字桥”的部队,开始了他们家第三代人与这座桥的故事。“我爷爷参与了这座桥的修建,我二叔是第二代的看桥人,我是第三代守桥的人。”杨有光说。

  杨有光接过守护滇越铁路人字桥的使命,赤诚地许下誓言:守桥护桥一辈子。32年的坚守,杨有光对人字桥的情感已经超越了喜爱,更多的是一种传承,更是对党和国家有着强大信念的支撑。妻子罗琼芬说:“杨有光三分之一的时间都是在桥上度过的,他说要用一辈子来守护这座桥,对人字桥的感情早就难以割舍。即便是轮休,他也时常想念这座桥,要亲自上去看一看。”回首30年间,人字桥从一开始的部队驻守转为地方管理,从36人到现在的6人,守桥人换了一批又一批,观光游客走了一波又一波,然而唯独不变的,只有这“一座桥”和“一个人”。

  运输生命线的坚守使命

  杨有光的日常工作,就是拿上手电筒,在隧道和桥梁间穿行,巡查隧道内外和大桥的整体状况,察看这座由钢板、槽、角钢、铆钉等2万余组构件和铆钉铆制而成的滇越铁路“人字桥”。“每天我都会在隧道和桥上来回走好几次,检查桥上的每一块落石,看看每一铆钉。”杨有光说。

  每天的两班列车经过,是杨有光最‘繁忙’的时候,他32年来的守候,就是为了此刻与列车的相逢。火车驶来时,3平米的值班室门口,杨有光总是肃然站立着候车,用坚定的眼神目视火车一次次平安驶过人字桥,并将通过时间记录下来。看似不难的工作,实际做起来背后却是常人想不到的艰辛。无论炎炎夏日、暴雨如注,还是三九严寒,杨有光都需要穿着工作服,拿上手电筒到隧道和桥上检查,遇到险情时必须第一时间上报,容不得半点马虎。据杨有光回忆,1999年雨季,在例行检查的时候,他刚从隧道出来踏上桥面,一颗落石从洞口上的悬崖飞落,从他的面部擦落,直砸脚面,顿时间,面部和脚部一阵剧痛,但是,杨有光当时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忍痛把落石清开,不能影响火车的行车安全。火车顺利通过后,他才注意到,衣襟染上了血渍、解放鞋已经被鲜血浸透。事后,杨有光回想,当时要是自己再往前一分,石头砸的可就是自己的脑袋,后果不堪设想。

  “每一次火车顺利通过,我内心都充满欣慰。”杨有光用平凡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守桥人不平凡的初心和使命,将保障列车安全通行的职责融入每一次锤敲手拧、每一次监测中。

  一辈子来做一件事

  一个人三分之一的时间都是在桥上渡过的,换作是任何一个人,这份感情都会难以割舍。其实在这期间,杨有光也有想过换一份工作,但习惯却使自己难以放下。如今,杨有光的家就在“人字桥”下的人字桥村,妻子也是6名守桥员的其中一位,连家里新盖的房子,开门的位置都应杨有光的要求,正对着人字桥,方便他时常关注。“我家就在桥下,抬头就是桥,吃完饭散步的时候我都会上来看看,捡捡两侧崖壁上掉落下来的石块,看看有没有‘熊孩子’藏在隧道里玩儿。”

  30多年过去了,杨有光从清秀小伙儿变成了敦实的中年汉子,滇越铁路也不再繁忙。即便如此,杨有光依旧一丝不苟地坚守在岗位上,守护着过往列车的安全。巡护时,杨有光说笑道:“亲戚朋友都说我舍不得这座桥,等我死后就把我埋在桥边,让我永远陪伴这个老朋友,履行我们之间永恒的承诺!”笑谈间都能感受到杨有光对这座桥的感情。保安队宿舍楼有几个非常显目的大字—“人在桥在 与桥共存”,作为守桥人,杨有光的11680多个日夜,守护的不仅仅是自己念想的“老朋友”,更是在用自己的生命完成自己的职责,践行自己的誓言。

【杨有光】同名的人物

猜你感兴趣

杨姓名人

身边好人

同年(1973年)出生的名人

本网站收集的部分内容均为各种已公开信息,来源于互联网或用户投稿。本站仅提供一个展示交流、弘扬正能量的平台。
如发现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4-2023 幸运信息网 www.21hubei.net.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10185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