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世纪名人网 > 群英荟萃 > 赵京胜

赵京胜:济南市钢城区艾山街道大龙门村扶贫车间负责人

  赵京胜,男,1979年出生于济南市钢城区艾山街道大龙门村,肢体四级残疾。2014年被评为贫困户,2016年返乡创业。5年来,在各级政府的关怀、帮助下,他用自强不息的毅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打拼出了一条生态肉牛养殖、塑编柳编、节水灌溉加工等多加工产业的致富路,带动周边村残疾、贫困户200余人实现精准脱贫。

  赵京胜被选为市级残疾人人大代表,曾获山东省创业大赛济南赛区创业扶贫组二等奖,2019年在全省脱贫攻坚座谈会上,赵京胜代表全省脱贫群众交流发言。曾获2020年第五届最佳管理候选人奖,2020年华东地区残疾人文创作品大赛数字媒体类三等奖、文化创意作品类三等奖;济南市“泉城助残大使”提名奖,第四届“中国创翼”创业创新大赛选拔赛暨第五届山东省创业大赛济南赛区创业扶贫组三等奖。他所成立的大龙门扶贫助残就业驿站于2017年5月被山东省残联评为“山东省残疾人就业扶贫优秀基地”,2018年被评为“莱芜市就业扶贫帮扶车间”,2019年以赵京胜的扶贫助残就业驿站为题材拍摄的扶贫微电影《残缺依然美丽·劳动脱贫光荣》获全国“脱贫攻坚精彩瞬间”网络微视频优秀奖。

  不向顽疾垂皓首,筹借200元开启创业之路

  12岁那年,赵京胜从七八米高的树上摔下来,家里没钱治病,捡回了命却没能治好腿,留下终身残疾;15岁时父亲的气管炎拖成了肺气肿突然离世;16岁时母亲不堪生活重负,弃家改嫁他乡,留下赵京胜和当时只有7岁的妹妹相依为命。

  屋漏偏逢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屡遭变故的赵京胜并没有向命运低头,带着年仅9岁的妹妹用塑料布糊了糊门窗,住在村里一个塌了大半的旧磨坊里,没想到,这种夏热如锅、冬寒似冰的日子一过就是三年。俗话说,人穷志不能短。“世界上没有坐享其成的好事,要幸福就要奋斗”。17岁的赵京胜不堪难以为继的日子,多方筹措了200元钱搭建了一个简易自行车棚,开始了艰辛的创业之路。“我不怕吃苦,更不甘心这辈子碌碌无为、平庸一生,我要证明‘我行’。”为了一句“我行”,赵京胜数九寒冬里咬紧牙关修车补胎,三伏天里汗流浃背经营生意。修车之余,赵京胜带着妹妹到工地上搬砖块、抱着箱子沿街道卖冰棍。

  就是这股子干劲和闯劲,赵京胜逐渐把生意从原莱城区做到原莱芜市,京胜车业的名气也越来越大。在外人看来,似乎赵京胜富足安定的日子已经来到了,殊不知,一颗不安分的心早已经蠢蠢欲动。

  采得百花酿成蜜,身残志坚勇扛生态养殖大旗

  赵京胜所在的村庄—大龙门村,是济南市最南边的一个小山村,为省定贫困村。为扶持大龙门村早日脱掉省级贫困村的帽子,2016年,省里决定下拨49万元的扶贫资金。面对这笔不菲资金,村两委四处考察发展肉牛生态养殖项目,可谁来带领村民致富呢?一个难题摆在了眼前。“有责任、讲诚信、敢拼搏,我觉得赵京胜行”“身残但志不残,但这个小伙子有头脑,敢干事、能干事”。

  怀揣雄心抱负的赵京胜面对村两委的提议,果断答应下来,担任起了肉牛养殖扶贫项目的带头人。8月15日,赵京胜放弃了在莱芜区相对较为优越的生活,返乡干起了一窍不通的肉牛生态养殖项目。赵京胜克服左腿的行动不便,白天做规划师,边策划养殖厂房布局,边指导工人施工,晚上挑灯苦读肉牛养殖书籍。当时对养牛一窍不通,赵京胜就一边摸索,一边请教,多次跑到临近的辛庄养牛场、牛泉养牛场和临沂、莱州大型养牛场实地学习,心里逐渐有了底。仅仅一个月,赵京胜自己设计图纸、自己动手盖屋,既当大工也当小工,4000多平方米的大型专业养牛场投入使用,还配备齐全了460立方米的青储饲料池,地磅、三轮车、粉碎机等设施。在赵京胜的大力提倡下,村里专门成立养牛协会,把贫困户纳入养牛协会中,每年拿出5万元给贫困户分红。为了省钱,赵京胜坡前坡后捡拾玉米秸秆当饲料,自己研究养牛技术,现在给牛接生、治病打针都难不住。

  “以前我得四处找买家,现在足不出户,每天光电话就接不完。”说话间,喜滋滋的赵京胜看向自己的养牛场。他说,现在养牛场最多的时候共有母牛26头、肉牛60头,年利润可达30万—45万。

  2020年,赵京胜又把营业执照迁到钢城区,把2015年注册成立的莱芜市龙门商贸有限公司变更为现在的济南市龙门经贸有限公司。

  万里写入胸怀间,引进扶贫项目让贫困户收益日进

  “吃水不忘挖井人,致富不忘党的恩”,一人富了不算富,党和政府帮他脱了贫,赵京胜决定也要帮助其他贫困户脱贫。养牛场虽然经营顺利,但分红周期长、贫困户参与度低。2017年4月,饱受苦恼的赵京胜终于等来了机会。

  钢城区残联残疾人培训上,赵京胜接触到了塑编柳编这个全新的项目。经过仔细考察和反复思量,赵京胜在征求了区残联、区扶贫办的意见后,转身回到村里成立了“大龙门扶贫助残就业驿站”,专门组织贫困群众、残疾人、出不去远门的家庭妇女组装节水器材零部件,帮助贫困户从“输血”实现“造血”。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长期的贫穷,让村民意志消沉,大多数贫困户并不看好这个项目。赵京胜的就业驿站刚开起来,却没有人愿意来就业。孤寡老人、留守妇女大都安于现状、习惯了贫穷的生活节奏,尤其是那些重病、残疾、因病致贫、因灾致贫的群体。大龙门村的贫困户杨庆梅说,“加工这个能挣几个钱,手上磨起泡来还不上算”。“当时确实很艰难,他们心理上很脆弱,根本就不会相信‘脱贫致富’。”赵京胜说,没有人主动愿意到就业驿站干活,赵京胜就用小推车,把零配件挨家挨户送到他们手中。

  也不知道吃了多少闭门羹,更不知道遭受了多少白眼,终于在赵京胜的执着中,把一个个孤寡、留守的人群“请”到了就业驿站。刚开始他们加工的零件大都不合格,赵京胜和他对象成宿成宿地返工。后来就让年龄大的干些简单的,年轻的干些复杂的。很快,第一批货顺利赶制完成,如期交货,接着是第二批、第三批……,随后是一个分点、两个分点、三个分点……目前,赵京胜一共开设了17个扶贫加工点,不仅带动了大龙门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还辐射到了周边十几个村,带动了247名贫困群众就业。2017年,大龙门扶贫助残就业驿站被评为“山东省残疾人就业扶贫优秀基地”。

  为让困难群众有幸福感和获得感,赵京胜把原本工钱月结的打算改成了日结算,这样一来,打工的困难群众每天都高高兴兴。村里有个愣玲子,二级智力残疾,就让她光砸钉子。现在,年龄较大的每月能领到300-400元工资,年轻熟练的每月2000多元。赵京胜给他们发了工作制服,过节发福利,还给一部分人买了养老保险。村里贫困户和西桂老人说,以前整天白菜豆腐,自打干了这个活,能吃上猪头肉了。

  单一的项目收益让赵京胜总感觉不踏实。机缘巧合,赵京胜又盯上了节水灌溉项目的零部件加工。了解到这类企业需要常年外包的加工点,赵京胜又一家企业一家企业的上门自荐。功夫不负有心人,被赵京胜助贫脱贫的精神所打动的莱城开发区某节水灌溉公司向他敞开了合作的大门,决定优先予以承包。

  时间一晃4年过去了,赵京胜在忙碌的拉货送货中,在助贫助残中找到了自己的价值,找到了自己的幸福的归宿。

  赵京胜说,我是追梦人,从贫困追到了富裕;我还是个造梦人,要让就业驿站成为更多人的幸福驿站,让生态养殖给社会带去更多健康。

赵京胜相关资讯:

  • 2022年济南好人

    【赵京胜】同名的人物

    猜你感兴趣

    赵姓名人

    群英荟萃

    本网站收集的部分内容均为各种已公开信息,来源于互联网或用户投稿。本站仅提供一个展示交流、弘扬正能量的平台。
    如发现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4-2023 幸运信息网 www.21hubei.net.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10185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