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世纪名人网 > 文化艺术 > 陈忠训

陈忠训: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皮影戏”的传承人

陈忠训

  陈忠训,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皮影戏”的传承人。

  当机器的轰鸣早已淹没田园牧歌的仲夏之梦,还有这样一位老人甘愿栖息于静谧的乡村、远离繁华,守着清贫与寂寞,于十指间演绎百年历史,在甘苦生活间保持着对艺术的精益求精,他就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皮影戏”的传承人——陈忠训老人家,一位生活在远安县嫘祖镇真金村的工匠人。

  宝剑锋从磨砺出,几经多难艺始成

  走进陈忠训老人家,落眼之处略显寒酸,风霜早已染白了这个半百老人,仅仅依靠家中经营一个小百货店和多亩良田,养活自己也养活肢体二级残疾的老伴儿,但是当谈及当年拜师学艺的经历,老人两眼顿时放出光芒,仿佛一瞬间回到了年轻学艺的时光,伴着手舞足蹈、既兴奋又激动地讲述起日夜兼程拜师学艺的故事,看得出他对皮影戏的热爱;儿时最喜欢公社里面的皮影戏表演,别人在幕前拍手称快,他在幕后细心观察,怀着对皮影的一腔热血,他不顾父亲的反对,毅然选择了皮影艺术的道路。

  “汉妃抱子窗前耍,巧剪桐叶照窗纱,文帝治国平天下,制乐传于百姓家”这首诗讲述的是皮影戏的历史渊源,在百姓安居乐业,政治清明的社会背景下,中华民族用傲人的智慧,发明创造了皮影戏,在当朝深得文帝喜爱。陈忠训老人娓娓道起皮影戏的起源和传说。

  讲到抒怀之处,老人拉着我们参观了自家的观影室,屋内陈列着各种各样的皮影戏具,干净整洁的戏台边,一条围绳挂满琳琅满目皮影,更令人惊讶的是,错落有致的观众席上还有一套崭新的沙发,沙发边上还有一套别致的茶具。虽然清贫仍旧倾全力追求艺术、追求极致,可想而知,这是怎样的热爱和付出。

  春蚕到死丝方尽,寤寐辗转忧传承

  当问到老人家有没有学徒的时候,他先是一愣,谈笑道,现在的年轻人不像我们当年,心态浮躁,在当代,艺术往往只是一种赚钱牟利的工具,已经失去了最根本的味道,他意味深长的感叹是对皮影戏这项非物质文化传承后继无人的深深担忧与无奈。

  陈忠训老人对文化的传承极其上心,只要有人稍稍展露对皮影戏的兴趣,老人家便迫不及待地演示起精彩的戏剧。老人家和他的师兄相互配合,他负责武唱、老人家负责文唱,幕灯亮起,锣鼓齐鸣,幕布上出现了一个精妙的小人,透过光线,他像是京剧里面的小花旦,悠扬而深邃的唱腔响起,一张别开生面的皮影戏表演开始了,可以想象,在恬静的傍晚,沏上一壶热茶,坐在柔软的沙发上,放松劳累了一天的身躯,迎着霞光,听上一段皮影,是多么美好的画面。

  一场表演结束,老人家用那双粗糙的双手,像绣花一样,小心翼翼折叠打理好皮影的头像与身子,将他们整齐地放进道具箱。

  双手挥舞百万兵,曲罢曾教闻者惊

  二零一八年四月,戊戌年远安嫘祖文化节如期举行,远方的深巷传来了似曾相识的声音,悠扬的唱腔,紧密的锣鼓...陈忠训老人家在表演皮影。

  “盘古辟地又开天,伏羲画卦阴阳前,神龙轩辕聚一统,嫘祖治衣美名传”黄帝与嫘祖的爱情故事开始了,此时幕布上出现了四个小花旦,她们有说有笑“桑树弯弯叶儿圆,采桑姑娘笑声甜,养得蚕儿多结茧,遮羞挡雨御风寒”人文嫘祖带领姊妹们劳作在山野之间,一派丰收和谐的景象。

  “正在深山忙采桑,一群野兽逞疯狂,危机之中弓箭响,众兽倒地把命丧,两兽围我岩头上,闪出这位威武郎,驱散众兽救我命,方未落崖把命亡”黄帝野外狩猎,舍身相救。“采铜寻医遇红颜,人间巾帼敢争先,自此与子结连理,赤县国母第一贤”怎发现此女眉目清秀、气质非凡,顿时心生爱意,于是乎黄帝与嫘祖喜结连理...

  众人拍手叫好,一场皮影戏观赏完毕,此时很想与老人家打声招呼,但幕布后面又响起了一片锣鼓声,幕布上的小人再次跳跃起来。

  其实,在我们嫘祖镇,乃至远安都有很多传统民间艺人,他们怀着对艺术的热爱,对诗意般生活的追求,像戈壁滩的胡杨,像寒冬的腊梅,在当前日益更迭的文化环境中一枝独秀。

陈忠训相关资讯:

【陈忠训】同名的人物

猜你感兴趣

陈姓名人

文化艺术

本网站收集的部分内容均为各种已公开信息,来源于互联网或用户投稿。本站仅提供一个展示交流、弘扬正能量的平台。
如发现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4-2023 幸运信息网 www.21hubei.net.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10185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