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世纪名人网 > 文化艺术 > 岳应太

岳应太:篾匠

  岳应太,出生于1968年,高坪镇赶场坝村村民,也是当地家喻户晓的篾匠。在传承传统篾匠工艺生涯中,接触最多的是蔑制品,如米筛、簸箕、筲箕,凉席,蒸笼、鸡笼等,这些蔑制品既实用性强,在岳应太眼中这些蔑片交织而成的手工制品蕴藏着无限的妙趣。

  篾匠是我一生中学会的第一门技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编织篾货走村串户,挑到集镇上卖是一个普通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这门手艺,说什么也舍不得放弃。”岳应太说“做篾匠工序多,第一道工序就是划篾条。”

  篾匠,最核心的技术是篾刀刀功,岳应太左手扶住竹子,右手举起篾刀,竹子和刀同时起落,只听“咔”的一声,竹子顶端被劈开一道口子。接着,用力往地上一压,裂痕滑过竹节,发出啪啪的响声,竹子裂开近一米长。他放下篾刀,用双手攥住裂开的青竹,用力一掰,一根青竹成了两半。然后,再用篾刀将一半的竹子对劈再对劈,全部劈成指宽的竹片。

  岳应太从小便跟着父辈们学习各种蔑制品,他不仅勤快且人很聪明,编蔑的手工技术一日比一日成熟,农村的生活虽然清苦,但他乐在其中。

  上世纪九十年代,随着“打工潮”的兴起,他选择了外出务工谋生,外面的世界虽然精彩、挣的钱比原来多,岳应太说总感觉没有归属感。

  2019年,岳应太得知,高坪镇青里坝村田园综合体建设项目落地,他反复琢磨,设想,青花田园综合体项目一旦建成,高坪火车站投入运行,将来到恩施地心谷景区,参观花硒谷旅客如织,或许是一个推广传统蔑制品的机遇,他果断辞掉沿海城市工作,带着全家回到赶场坝村。

  回到家乡,农家塑料制品,金属制品比比旨是,昔日竹蔑制品所剩无几。根源在于,从事传统竹编手艺人,已为数不多。

  他思索良久,不能让传统手工艺就这么消失了,但也不能走老路,岳应太充分调研市场、调查买家的购买需求,做好一系列准备后,他拿出自己多年积蓄,投放蔑制品的创新。调研发现本地的竹子不够精细,不能满足顾客购买精制品的需求,在网上查阅资料,终于找到了塑钢环保材料制作花背篓、花篮等制品,深受外地游客喜爱。

岳应太相关资讯:

  • 第二届建始县建始工匠

    【岳应太】同名的人物

    猜你感兴趣

    岳姓名人

    文化艺术

    同年(1968年)出生的名人

    本网站收集的部分内容均为各种已公开信息,来源于互联网或用户投稿。本站仅提供一个展示交流、弘扬正能量的平台。
    如发现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4-2023 幸运信息网 www.21hubei.net.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10185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