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世纪名人网 > 文化艺术 > 孔奇

孔奇:绘画是心灵中文化素养的爆发和流露

  孔奇,1950年出生于湖北通山,祖籍山东曲阜,孔子七十五代孙,现任湖北中国画研究院院长,一级美术师、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理事、湖北省工艺美术大师、湖北省人民政府文史馆馆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其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中南海、人民大会堂、中国国家博物馆和一些国家艺术馆等广泛收藏。2月25日,孔奇就自己的艺术创作、对艺术创作的感悟以及艺术家如何形成自己的绘画语言与作品风格等话题接受了新华网的专访。以下为访谈内容实录:

  孔奇与新华网湖北频道记者梅冬阁亲切交谈

  真正要成为一个好画家文化基础很重要

  新华网 孔老师您好,很高兴您接受我们的专访。

  孔奇 谢谢你们。

  新华网 最近几年,各地参加美术联考的学生逐年增加,去年仅湖北省参加美术联考的学生就接近3万人,您怎么看待这种现象?一些考生为取得好成绩,不惜花巨资在武汉北京等地拜师学艺,您对那些将来准备参加美术联考的考生有什么建议?

  孔奇 目前考生这么多,表明了美术事业的发展。去年3万多,今年听说好象已经超过了4万。每年考生越多,竞争力越大,这说明了国家美术事业的发展,也说明了考生对美术事业、对美的一种追求。我认为它既是好事,但也有一定的副作用。

  人们以为美术学校容易考上,好多学生付出了代价,几乎放弃了文化课的学习。这样对美术也不利,因为学美术的一定要有文化基础,没有文化基础他也不可能成为很好的画家。从古到今,真正要成为一个很优秀的画家,必须要有很好的文化功底。所以我认为,很多学生以为考美术是捷径,拼命走美术这条路子,实际上是一个误区。许多学生想通过考美术找到一个好学校,其实这也是很难的。因为绘画是一个多方面的知识,光画得好是不行的。在文学方面如果跟不上,就不会有很好的出路。曾经我听有的家长说,“我儿子学习不好,让他学画”。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是一种偏见。你真正要成为一个很好的画家,文化知识很重要。

  新华网 您的意思是说,考生学画画,不仅画要画得好,而且要有文化知识和积累。

  孔奇 对。我的感觉是这样。

  孔奇接受新华网湖北频道主持人谢新专访

  要成为大师就要静下来过清贫的生活

  新华网 从历史上看,很多知名画家在世的时候可能默默无闻,有的甚至穷困潦倒,但这些都没有阻挡他们对艺术的追求。在日常的创作过程中,您是如何处理市场和艺术、金钱和创作之间的关系的?

  孔奇 从古到今,很多有名的画家,他往往自己做学问去了,忽视了社会交往和其他方面的因素,这使得他生活上不可能那么富裕。很多画家都是这样的。我们可以举一些例子。如近代齐白石、黄宾虹等,这是我们国家的大师,他们在世的时候都很不富裕。不富裕的原因是他一心一意去做学问去了,没有时间去经营市场。因为作学问的人不可能有那么多的精力。

  现在很多画家,画得很一般,因为他自己会宣传自己,经营自己,可能在生活上过得很好,但是艺术品味没有跟上去。

  真正做学问的人,多数很清贫。这反映了什么现象呢?从古到今,做学问的人,把自己的生活也看得很淡,他不像很多人去追求名和利,他追求的是人的精神境界。

  国外画家很多也是这样,比如梵高,高更。很多大师、很多画家他活着的时候,绝对是很难卖画的。梵高活着的时候只卖了一张画,而且这张画是他的一个亲戚买下来的。

  所以说真正要成为大师,你就要静下来,过清贫的生活。甚至在逆境等恶劣环境下,他才可能奋发。古今中外,很多大师他们要真正做学问,只有在一种非常不利的情况下,去探讨自己的艺术,到最后才能发展,后人才能认可他。

  从我来讲也是这样,我也是一心一意作学问。现在很多画家,不顾一切地宣传自己,宣传自己当然是好事,但是他耽误了很多做学问的时间,他不可能成为一个很好的画家。因为画家大量的时间要用到绘画上去,他才能做出成绩。我自己在市场这方面是很随意和随缘。 我认为一个画家应该静下来做自己的学问,金钱只要有用就行。

  新华网 我们想问一下孔老师,如果有人非常喜欢你的画,但是又没有足够的金钱来购买,碰到这种情况您是怎么处理的?

  孔奇 这种情况有很多。有一些收藏家,也有一些老板,他喜欢收藏画,不愿意拿正常价格来买。我们再商议,双方满意为止。因为人的一生也很有限,好画应该留给国家。比如说,我捐给人民大会堂的那幅《大地畅和 》。当初有一个收藏家想出高价买,许多同行说这是好画不能卖。后来我将这幅画捐给人民大会堂,留传后世。

  孔奇在创作作品

  不能全面发展的单一画家称不上大师

  新华网 我们了解到,您的画路比较宽,您的作品既有人物画,也有山水、花鸟。您平时画得最多的是哪种类型,最得意的画属于哪种类型?

  孔奇 绘画应该说是多方位的,现在有些画家,有的艺术感觉差、基础差,他缺乏一种造型基础,他画不了很多东西。只能画一种画,甚至连一样也画不好。从古到今,从中到外,所有的大师,他都是全面的。比方说国外的毕加索、马蒂斯、罗丹,很多画家,他不仅会画各种各样的画,还会雕塑,只要涉及造型艺术的他都一起来,一起上。远的不说,我们国家近代的画家,比如徐悲鸿、齐白石、刘海粟、黄胄,很多大师们,也是人物、山水、花鸟,甚至油画,有什么画什么。作为一个真正的大师他是全面发展的。

  我曾经也说过,不是全面发展的单一的画家他也称不上大师,大师的标准就是全面发展。因为艺术它是相通的,只是绘画材料、工具不一样。所以我一直追求全方面的发展。至于自己能不能成功,我要向大师们学习,追求艺术的全面发展永远是我的一个目标。

  我在美术院校里面,人物、山水、花鸟都学过,无论是哪种画,我都有瘾,感到很好玩,有兴趣,都是我想要表现的题材。

  特别是人物画,是我主攻多年的题材,我会有决心坚持探索并做出成绩。

  孔奇人物画:骄阳

  艺术家最终要有自己的绘画语言与作品风格

  新华网 通过您的介绍,我们知道您最得意、创作最多的是人物画。您创作人物画很多看上去是一些线条抽象而且很凌乱的女性人体,一般人可能欣赏不了。著名作家熊召政说人物画中的女郎可能是您的“渴慕”。您是怎么想到这种艺术表现形式的?为什么对女性人体画情有独钟?。

  孔奇 用人物画来反映时代生活,它是最有代表性的。每个时代只有人才能反映那个时代的精神面貌。

  这些年来我画了很多反映时代生活的人物画,如工人、农民、解放军形象。其中画女性这方面多一些。前几年我画了一段时间的人体,因为美其实在人的本身,而在美学方面女性是最美的。我最早在画女性人体时,画了很多写实的,为什么后来就慢慢走向变形、抽象、表现主义呢?因为我想从变形、夸张,在人体身上找到另外一种审美价值。

  在这方面我花了很长时间来探索,包括本民族的文化思想,也借鉴了西方一些绘画的形式美感,找到自己的一种绘画语言,创作了一批画,受到了许多权威人士及同行的赞赏,都说好。而且在他们都说像这种表现形式,在中国画领域里面是一种新的面貌。因为艺术最终要把自己的语言、自己的风格展示给观众,得到观众和同行的认可,才能算是走上成功的道路。

  孔奇人物画:川妹子

  造就一个艺术家要有天赋和功力

  新华网 您曾经在一个集子里面说,您刚学画时,觉得画画很好玩,后来画画有了瘾,就一直画到现在。是什么机缘让您接触画画并一直走到现在的?中间有没有遇到什么挫折?

  孔奇 我小时候就喜欢学画,当时以为画画很好玩。从自学开始,后来考取了美术院校,一步一步走到今天。我很喜欢这个职业,我曾经跟有的朋友说过,要有来世,我还是选择画画。现在越画越难,觉得有一种压力,使我不断地探索,好象是一种责任心、使命感。

  新华网 中央美术学院是中国美术界的“黄埔军校”。1985年,您考入中央美术院后得到了李可染、叶浅予等名师的指点,在您今天的艺术创作中,他们对您的影响是否还存在,如果还存在的话,最大的影响是什么?

  孔奇 我这一生比较幸运,有机会考上美术专业最高学府中央美术学院,而且得到了李可染、叶浅予等等当今大师的指教,这是很幸福的一件事情。虽然我当时只是赶到了一点尾子,但是艺术大师的风范给了我很大的启发,特别对我后来创作道路有很大的帮助。

  我在中央美院的导师是卢沉,卢沉老师是中国近代人物画家的领军人物,所以我这一生中能在中央美院得到许多名师的教诲,对我的艺术道路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造就一个艺术家一定要有天赋和扎实的造型基础,有了这两个才能成功,缺一不可。很多艺术家,他的艺术感觉很好,但是他想得到,做不到,就不可能成功。有的人基础也很好,但是缺乏艺术天赋也不能成功。所以要想做一个成功的艺术家,要具备两方面的才能。

  孔奇作品:秋山依旧

  放很多宣纸是为了激励自己争取把它们画完

  新华网 我们今天采访的地点是您的寓所。听说您的寓所有两个最大的房间,一个是我们所在的画室“载真堂”,一个是放置各种规格宣纸的房间。我们感兴趣的是这些宣纸不是以百张、千张来计算的,而是以多少令来计算的。您如此收藏宣纸是不是有什么特殊的原因或故事?

  孔奇 我先谈谈画室为什么起名为“载真堂”。因为一个人做人做事要真。只有真才能有一切。谈到艺术,也讲真善美,所以我把“载真堂”作为画室的名字,也作为我的座右铭,自己一生对朋友、对艺术要求真。很多朋友都说我做人做事都很真诚。我把“载真堂”作为这个画室的名字,我会一生中把它作为一个标准来要求自己。

  我寓所另外一间房子确实放了很多宣纸。我有两点想法,一是因为宣纸时间放长后好用,一般绘画的人都懂这个道理。再就是我放很多宣纸是为了激励自己争取把它们画完,给自己带来一定的压力。常言道,有数量才有质量,这个很重要。

  孔奇作品:梦回家山

  在沉默中灿烂

  新华网 在您的“载真堂”中我们也感受到了您生活态度的纯真和创作态度的认真。我们曾经看到著名作家熊召政、徐鲁对您的评论,说您更多的时候喜欢沉默,他们形容您是“沉默的智者”、“在沉静中灿烂”。这种习惯是怎么形成的,沉默的时候,您更多的是在聆听还是在思考?

  孔奇 熊召政、徐鲁他们俩都是我的好朋友,对我也很了解。多少年来,只要有机会我们就在一起探讨文学、艺术。我这个人言语很少,不会太多讲什么话,即使是跟很好的朋友都很少讲太多的话。曾经有电台采访我,我就不会表达,很多话想到了不会说。有时在口边想说,一下子就忘记了。

  我从中央美院回来后有几个大学要我当老师,但我知道自己表达能力差,所以没有去从事这个职业。他们说“沉默的智者”也好,“在沉默中灿烂”也好,都是对我本人的真实写照,他们说得很有道理,很真实。虽然我不灿烂,也不智慧,但是我在努力向这方面去发展,去追求。

  新华网 看来这两位作家朋友对您的评价是很中肯的。有人说,在日常生活中,您是一个笨拙的、束手无策的人。您不会发E-MAIL和手机短信,记不住朋友的电话号码,有时连自己的电话号码都想不起来。还有人说您不会做饭,也不会买菜,甚至不会使用微波炉。是不是可以这么说,艺术是您生活的全部,是全部快乐的源泉?

  孔奇 因为我是个很笨的人,脑子整天装着绘画方面的事,绘画方面的事我记得很清楚,包括哪本书放在什么地方,哪篇文章哪段话在哪我都记得很清楚。

  新华网 就是说您的思维状态大多处在创作状态中。

  孔奇 对。在日常生活中我确实有他们说的那些现象。比方说用手机发信息,按道理学是可以学会的,但是有时候学会了过两天不用就忘了。包括微波炉,开始我用过,过几天不用我就忘记了。家里的东西放久了,我都不记得。就是吃饭也是这样,有时画画到下午两三点才吃饭,晚上也画到十一、二点才吃。我的生活是没有规律的。过去在北京,我在商店把付钱了,我人跑了,这不止一次。有时候在餐馆吃饭,本来我买单,但我人跑了,最后别人跑过来叫我买单。这都说明我生活中的弱智,在艺术上的投入。

  孔奇作品:大地畅和

  艺术家要接近生活到大自然去感受灵感

  新华网 您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经说到,到西藏采风的感觉非常好,但您一直没有以西藏为主题进行创作,而是把那种感觉都融合到后来的作品当中了。西藏采风的感觉是什么,您创作的作品中能体现或找到那种感觉的具体有哪些?

  孔奇 1998年,我当时陪新加坡的陈瑞献先生去的西藏、青海甘肃、敦煌。陈瑞献是全世界有名的艺术家,是法兰西艺术院院士。他来到中国看了很多画,拜访了很多艺术家,最后到武汉他看了我的画,感到我在艺术方面挺有天赋,为人很好,就邀请我陪他去西藏、青海、甘肃、敦煌,前后一个多月。

  这一个多月在我人生中也是很快乐的一件事,一个艺术家应该去接近生活,到大自然去感受灵感。到了西藏才知道中国的山有多大。西藏很多人文、自然环境都是原始的。艺术家对自然美是最喜欢的,西藏的山山水水,非常有气势,非常宁静自然,清新灵气,这种感觉对我的震动很大。

  回来以后我画了一批山水、人物画,包括人民大会堂那幅画,就是以去西藏的感受而作。去西藏以后,使我得到一次视觉的冲击和心灵的洗涤,真正是受益匪浅,我有机会可能还会去。

  孔奇人物画

  画家一生最终的目标就是追求艺术的格调和风格

  新华网 我们也期待您有更多表现西藏风情的作品源源不断地出来。您曾经谈到到艺术家的格调和风格,您认为没有格调的画家很难成为一个艺术家,同时您也提出没有创新也不能成为艺术家。格调和创新哪个更重要?

  孔奇 一个艺术家他的风格是很重要的,但是有了风格没有格调他不可能成功,要形成一种风格,既容易,又很难。之所以说容易,就是说你找到一种新的办法,可以不断地去重复自己,重复也是一种风格。但是你这种风格如果没有很高的格调是不可能成功的。现在很多画家为了炒作自己,搞一种特技,或者一种新的办法。就像前几天,范曾在中央电视台说的,把颜料和墨汁在桶里搅拌一下,泼到纸上就是一幅画,题个名,什么《春雨》《秋阳》等,像这种画家是不可能得到认同的。哪怕他有再大的权力,再多的关系,终究在历史上是不可能留下痕迹的。

  现在很多画家,搞些特技,不按照艺术标准只能糊弄外行,糊弄一些不懂画的人。真正艺术家、有良心的画家是会反对这种做法的。所以说一个人绘画格调是最重要的,格调上去了才有风格。做人也一样,人品味不高,不可能成功。绘画一定要有格调。所谓格调也就是要有品味,没有品味的东西,迟早会被淘汰。乱画一气的东西,只是垃圾。一个画家真正要做到让大家认可,让历史能承认他,他首先就要有格调和风格的高超。有格调和风格的高超才是画家一生最终追求所达到的目标。做到了这一点就可以为后人留下传世之作。如黄宾虹,他在世时他的画很多人都看不懂,当时他说了一句话,我死了以后20年你再看我的画。他去世后不到20年,80年代初中国形成黄宾虹热。一直到现在,都在学黄宾虹。所以一个艺术家不能急于求成,只要认定了自己的艺术方向,就应该迈开大步向前走。

  我感觉,做学问要有一个很高的标准衡量自己,要给自己定位。特别是当今的信息年代,科技发达,资料也多,条件好,聪明人也多,不认真对待自己的事业,就会掉队。想要在绘画的领域搞得一定的位置也是很难的。

  新华网 您给自己的风格和格调的定位是什么?

  孔奇 风格从古到今都是自然形成的,画多了,就自然形成自己的面貌。现在作为一个画家,我还探索过程中,一定要追求格调,追求格调是主要的。

  新华网 是不是可以这么说,您的风格和格调是从您作品中来总结的 ?

  孔奇 还有待探索。卢沉老师有一个观念,一个艺术家过早将风格定型,而格调不高,等于就死定了,不可能发展了。真正的艺术家一生中都在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在绘画中否定自己,重新找到自我,才能充实自己的绘画表现力和表现形式。所以说绘画是一种心灵中的爆发和心灵中文化素养的流露,这个是很重要的。一个画家假如说只能照葫芦画瓢,没有艺术创造,没有高格调和高品味,没有个性,没有时代气息,你就不会被载入历史。

  新华网 孔老师,非常感谢您在短短的时间里,带领我们在美术的世界里遨游,我们也祝愿您有更多的能够留传后世的佳作诞生。谢谢您接受我们的专访。

  孔奇 谢谢你们。欢迎常到“载真堂”做客。

孔奇相关资讯:

【孔奇】同名的人物

猜你感兴趣

孔姓名人

文化艺术

本网站收集的部分内容均为各种已公开信息,来源于互联网或用户投稿。本站仅提供一个展示交流、弘扬正能量的平台。
如发现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4-2023 幸运信息网 www.21hubei.net.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10185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