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世纪名人网 > 道德模范 > 王艳

王艳:彰武县高级中学校长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孝老爱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家庭美满幸福、社会发展进步的基石。王艳,朝阳工程技术学校一名普通的思政课教师,为照顾好重病缠身的双亲,用自己的言行书写着“孝”与“爱”的朴实无华。

  奉亲至孝,她是父母的贴心“小棉袄”

  今年53岁的王艳出生于凌源一个小乡村,身材瘦弱,患有先天性双侧髋关节发育不良,本该需要别人照顾的她,十年间用孝心多次把父母从死亡线上挽救回来。王艳的父母都是地道的农民,年近八旬,没有什么生活来源,这个家主要靠她来支撑。她孝顺懂事,有时间就回家看望陪伴父母,买菜做饭,洗洗涮涮。

  女儿的拳拳之心却挡不住病魔的脚步。2012年5月2她母亲查出患有特发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症,多次危及生命。为了治好母亲的病,她带着母亲多次到全国最权威的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求医问药,期待在这里能够帮助母亲战胜病魔。可事与愿违,母亲服用医院推荐的药物不但没有效果,反而出现不良反应。最后专家建议可以尝试切脾手术治疗。

  2014年8月她带着母亲回到凌源中心医院,做脾切除术,以减少脾脏对血小板的破坏。术后三天,出现了手术并发症:肺部感染,呼吸困难,后来竟出现了呼吸衰竭,医院下达了第一次病危通知。经过紧急抢救,母亲才缓过来,可两周后母亲又出现心衰和肝功能异常,医院先后又两次下病危通知。王艳不愿放弃希望,她和家人昼夜看护,按照医嘱不间断地按摩,小心翼翼地搀扶母亲下床活动。术后第八周,母亲病情稍有稳定,医生就劝她们出院。出院时科主任对王艳说:“老太太的病太特殊了,切脾手术治疗,对80%以上的同类病人都有效,可对她却无效。不仅血小板低,还形成了静脉血栓。就像一枚定时炸弹,随时可能爆炸。如果年龄小,可以尝试到北京做肝移植手术,但鉴于老太太的身体、年龄和术后反应,不适合再做手术了。这两个来月,你和家人给老太太治病的表现,令我们医护人员发自肺腑的感动!”

  母亲出院后,她不甘心就这样放弃,于是又踏上了寻找母亲疾病治疗方案的漫长之路。从2015年1月到12月,母亲一共住了11次院。化疗无效后,靠输入血小板维持生命。2016年她利用寒假再次去天津求医。一位专家的话给了她希望:你母亲是原发性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只要维持在30个单位以上,而且不出血即可保命。她开始使用中药、偏方,结合输血小板等多种治疗方案,保障血小板在30个单位以上并且定期复查,从2017年5月至今,尽管母亲多次发病,都被挽救回来。由于她的坚持,不放弃,现在母亲的病情稳定下来了。

  可是祸不单行,王艳还未缓过心神,2016年1月13日,父亲又患病住院,经检查患有脑梗死、贫血、预激综合症、肾盂积水等多种疾病,转院到沈阳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诊断为增生性贫血,药物治疗无效,同时又发现胆总管结石、梗阻性黄疸,危及生命。2017年3月转入朝阳中心医院。经过9天的治疗,终于把父亲从死亡线上拉回来。

  2017年7月26日,王艳带父亲去天津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住院检查,确诊为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脑梗塞、胆总管结石、肝功能异常等多种疾病,只能输血并配合药物治疗。许多药物只有在天津医院才能买到,药费昂贵。但毕竟有治疗的药可输可吃,王艳心里感到一丝安慰。回家后不久,父亲因肺炎又一次住院,不能活动,不能自理。王艳衣不解带,不分昼夜地守护在老人病床前,喂水、喂药、洗脸、洗脚、擦洗身体,不敢有半点闪失。经过18天精心治疗和护理,父亲的病情稍微好转。科主任了解到她家的具体情况后,尽早安排父亲出了院,并给出了详细的吸氧吃药治疗方案。

  父亲在家治疗期间,有一种药物脱销,替代药物效果不好,并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她本打算利用2020年寒假再次带父亲去天津治疗,意想不到的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了,而且凌源就出现几例确诊病例。因为封控不能去外地就医,王艳连着急带劳累病倒了。尽管弟弟和弟妹在父母身边照顾,她还是放心不下,一天天无数次打电话、视频关注父母的病情变化,又给天津血液病医院父亲的主治医生打电话,详细告诉医生父亲的病情状况、用药情况、身体现状等,按着医生出具的治疗方案,及时调整治疗药物。又与药店和药厂直接联系购药,并恳请诊所医生到家里打针治疗。尽管如此,4月1日凌晨,父亲的病情还是突然加重了,出现昏迷,凌源中心医院的主治医生甚至告诉她和家人给老人准备后事。她依然不愿放弃,哭着恳请医生全力救她的父亲。孝心感动天地,奇迹真的出现了,父亲再次从死亡线上被挽救回来。她病好以后,她把备课上课之外的时间全部用在照顾父母的身上,按时用药,精心陪护,饮食果蔬营养合理搭配,慢慢地父亲的病情稳定下来了。

  王艳的父母赶上了当今的好时代,随着医疗技术水平提高和党的惠民新农合政策普及,现在她的父母常年依靠药物治疗维持。在王艳和家人齐心合力的精心照顾下,父母的住院次数相应地在减少。虽然她不知道父母下一步会面临什么情况,但她相信爱会让奇迹再次出现!

  与人为善,她是亲邻口中的热心肠

  父母治病多年,邻里反而非常羡慕她父母,有这么相亲相爱的一家人!王艳是整个大家庭的核心,她用自己的热心与付出,赢得兄弟姐妹及晚辈们的尊敬和爱戴。

  王艳兄弟姐妹当中,她是家中唯一有稳定工作的人。哥哥自顾不暇,因为侄子在2014年3月被确诊为终末期肾病。2016年1月,哥哥和侄子在北京309医院做了肾移植手术,从此哥哥便丧失劳动能力,而且每月还需为侄子花费四五干元特供药抗排异,经济负担特别重。弟弟靠打工供养家中三个现仍有两个在上学的孩子,就已经捉襟见肘了。妹妹家的妹夫有病,常年吃药,干不了重体力活。她疼惜哥哥,呵护弟妹,就自己主动承担起大量的医疗费用和生活重负。

  她的哥哥、弟弟、妹妹,丈夫二哥的孩子在上学的关键时刻,几年吃住都在她家里,她还要负责指导子侄们学习,引导他们做人做事,照顾饮食起居。她是家里的主心骨与顶梁柱,已成家的子女有事或有困难,她也会主动帮助,在物质和精神生活方面她都给予力所能及的关心和照顾。她的任劳任怨、无私奉献,感染者周围每一个人,让整个家庭温馨和睦,其乐融融。

  尽管自己身体也不好,可是邻居家有个大事小情,她都会主动去帮忙,谁家闹纠纷,她也会帮助化解。一提起王艳,邻居们都会竖起大拇指称赞:“王艳是一个难得的好人,我们信服她!”

  相夫教子,她是人们眼中的贤妻良母

  王艳沉静内敛、温和善良。她与丈夫白手起家,风风雨雨走过20多年,关系和谐,恩爱有加。丈夫是她物质、精神、生活的强大后盾。每次父母生病,住院、寻医问药,不知怎么办的关健时刻,都是丈夫挺身而出。

  王艳同样用自己那颗善良的心温暖着丈夫、公婆和孩子。都说媳妇难做,可王艳却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爱的真谛,让公婆觉得儿媳妇不比亲生女儿差。由于公婆的子女在外地,两位老人年近80岁,身体不好,她和丈夫有时间就回去照顾陪伴他们,常年供药。有一年假期赶上婆婆骨折住院,王艳日夜照顾,精心护理,不嫌脏,不怕累,直至婆婆身体恢复。婆婆逢人就夸:“有这样的儿媳妇,是我前世修来的福。”

  作为人妻人母,她把家里的一切安排得井井有条,解除了丈夫的后顾之忧。尽管整天忙碌,但她并没有忽略对孩子的关心和教育,在夫妻二人的共同努力下,孩子顺利地考上了理想大学,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警察。

  恪尽职守,她是学生心里的好老师

  王艳家住在凌源,工作在朝阳。她爱岗敬业,尽职尽责,即使在父母病重期间,也从未耽误过工作。2010年被选拔为朝阳市“113人才工程”二梯队人选,她没有忘记作为教师的初心,课上精心设计,课下细心辅导,讲授的课程深受学生喜爱。由于患有先天性双侧髋关节发育不良,有时上课久立,大腿就刺痛难忍,但她却从不提起。由于生活工作的压力和多年的劳累,2018年11月18日,王艳突然发生晕厥,医生建议马上住院检查,当时临近期末,工作任务较多,她不想因自己而影响工作,就带病上班,一直坚持到元旦放假才住院检查。由于母亲一直在住院,她让医生把自己安排在母亲的病房,便于照顾,连医生都不相信她这个年纪已经患有心脑血管疾病、股骨头坏死、肝囊肿、肾囊肿等多种疾病。即便这样,她仍坚持上班,完成学校期末考试和各项任务,晚上回到医院打针治疗。近两年来,她的股骨头坏死加重,走路艰难,疼痛不已,她仍然坚持工作。她的顽强毅力和敬业精神,赢得了周围无数同事发自肺腑的赞誉和学生发自内心的钦佩。

  喜燕知反哺,寸草报春晖。生活始终需要一颗感恩的心。孝敬父母、关爱亲人并不难,难得是多年如一日的体贴和照顾。王艳只是我们身边的普通人,她做到了百事孝为先,用行动践行着中华美德,用真爱撑起一片晴空,谱写了一曲醇美动人的亲情乐章。

王艳相关资讯:

  • 第九届辽宁省道德模范

    【王艳】同名的人物

    猜你感兴趣

    王姓名人

    道德模范

    本网站收集的部分内容均为各种已公开信息,来源于互联网或用户投稿。本站仅提供一个展示交流、弘扬正能量的平台。
    如发现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4-2023 幸运信息网 www.21hubei.net.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10185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