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世纪名人网 > 文化艺术 > 毕旭东

毕旭东:威海市裕红祥丝绸文化馆馆长

毕旭东

  毕旭东,男,1963年 1月生,威海市裕红祥丝绸文化馆馆长、非遗传承人。1980年,毕旭东在高考志愿栏上填写“丝绸专业”。40年来,丝绸是毕旭东做过的唯一事业。他秉持“用丝绸文化做文化丝绸”,在承载着非遗价值的一小方丝绸上,装入尽可能多的文化内涵,将“威海新八景”融入丝绸,吸引世界目光。同时,他收集了失传已久的老木机不完整的零碎部件,借助用过老木机的手艺人留存的零星记忆,历时3年,逐渐复原了威海古老的纩丝机,并能进行生产。多次邀请社区老人来馆体验老木机,为了留住那个时代人们的记忆。同时,毕旭东致力于非遗文化和历史真相的保护和传承,为威海申遗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做资料收集和调研的相关工作。

  主要事迹:

  追溯“历史高光”,擦亮城市新名片

  威海是古代北方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地之一,汉代东莱郡昆嵛山地区是山蚕的发祥地,清代胶东是北方山蚕的鼎盛时期……这一幕幕“历史高光时刻”并不为大众所知。近年来,威海市裕红祥丝绸文化馆纷至沓来的,不只是顾客和丝绸爱好者,还有不少学者。这让馆长毕旭东心中十分欣慰。在丝绸史上被淡忘多年,关于威海的这一页,要被人重新打开了。

  胶东民间山蚕茧土法纩丝技艺是以山蚕茧为原料,采用草木灰浓汁做解舒助剂,使用脚踏纩丝车进行缫丝的传统纩丝技艺。山蚕又称柞蚕,自然放养于野外的山上,而威海自古以来就是山东主要山蚕生产基地。纩丝的重要工具——脚踏纩丝车,工艺讲究,在胶东民间一直沿用至今,使得土法纩丝技艺得以完整地保留和传承下来。

  《古今注》记载,柞蚕业起源于我国山东。胶东文登、牟平一代远在东汉时已知利用柞蚕做絮。自清末至20世纪60年代初,威海柞蚕、茧绸成为胶东半岛地区农村最重要的家庭副业。胶东地区山蚕品种在全国一直处于领先地位。进入近代,烟台被辟为通商口岸,威海逐渐成为欧美和东亚舶来品及华北出口土产品的重要集散市场,同时成为出口柞丝、茧绸的主要货源地。自18世纪80年代起到20世纪30年代前期,威海的柞蚕业和纩丝、织绸业空前兴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威海地区继续保留和使用胶东民间传统脚踏纩丝车进行土法纩丝。1989年成立的威海市丝绸公司,是集农(蚕业)、工(缫丝、织绸、印染)、商(国内商业)、贸(国际贸易)于一体的实体化公司。它的成立为威海的茧、丝、绸业发展提供了划时代的人文环境。当时,大学毕业后从事了几年丝绸工作的毕旭东毅然拒绝了更好的发展机会,回到家乡,就职于威海市丝绸公司。

  一心只念丝绸的他,当时成了公司里的“全才”,常常白天谈业务,管生产,晚上画设计图。没日没夜的工作,当时在外人看来有些疯魔,却成为他人生积累的重要财富。正是因为丝绸的方方面面,他涉猎得广,钻研得深,日后他才能挑起重振胶东丝绸的重担,开启非遗的新时代篇章。当时的威海市丝绸公司不乏像毕旭东这样肯钻研、能扛事的年轻人,可是由于国际贸易形式的变化及人们生活方式改变等综合原因,国企改制丝绸行业走到了低谷。不少“丝绸人”碰壁,纷纷转行。毕旭东也曾在时代的裹挟与生活的冲撞下迷茫过、犹豫过,可每当那时,童年时“札札机杼声”以及遍地桑田的景象便会浮现他眼前,而大学苦学及工作后日日夜夜钻研所付出的岁月与汗水也不许他放弃。1996年,毕旭东传承清末民初威海民间丝绸老商号,注册了丝绸品牌“裕红祥”,致力于打造丝绸老字号,将威海柞蚕丝绸文化发扬光大。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5年8月,在中韩自贸区展览会上,名为“威海新八景方巾”的丝绸制品得到众多韩国客商的高度赞赏,这一文创丝绸丝巾就是威海本地老字号“裕红祥”的产品。如此以来,国际丝绸界的目光再次凝聚在威海。这迟来的一眼,毕旭东等了30年,而威海等了上千年。

  百年“老木机”织锦“威海新八景”

  走进威海市裕红祥丝绸文化馆,感觉一脚踏入《从前慢》那首诗——“从前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失传多年的老木纩丝机静卧场馆,提醒人们时光不算一件大事,唯有艺术可以穿过岁月,历久弥香。“老木机”是毕旭东“抢救”回来的。

  从事丝绸行业多年后,毕旭东曾有一个遗憾,由于机械缫丝的丝条风格与手工纩丝不尽相同。而古老的纩丝机已经从民间消失了,传统手工纩丝技艺面临失传的境地。他坚信,手工缫丝具有机械缫丝不具备的优点。自2012年,为挖掘手工缫丝古老技艺,毕旭东费尽心思,遍寻四方,请教威海区域及外地许多纩丝技艺的老人,挖掘即将失传的技艺。向花甲之年的纩丝女工请教纩丝方法,将传统技艺完整记忆下来。他仍四处搜寻威海古老纩丝机,功夫不负有心人毕旭东终于在威海乡下找到了几十年被雨水冲刷腐蚀的老木纩丝机“残骸”。毕旭东不仅收集了老木机不完整的零碎部件,还借助用过老木机的手艺人留存的零星记忆,历时3年,逐渐复原了威海古老的纩丝机,并能进行生产。

  有了“老木机”,却不织老工艺。为适应时代的发展,毕旭东不断探索和创新技术,研制出许多新的丝绸产品。2015年8月,毕旭东利用热转移技术将环翠楼、刘公岛、幸福门、仙姑顶等威海市及环翠区特色地标绘制在裕红祥丝巾上,筹划创意出威海新八景丝巾,参加多次国内外艺术展览,受到观展者一致赞誉。

  至轻丝绸,至重传承

  走进裕红祥丝绸文化馆的人们,指尖滑过的丝绸,美在薄,美在既柔且韧,更美在轻。可是至轻的丝绸背后,有多重,只有毕旭东明白。这份重,便是传承的责任。

  毕旭东以柞蚕丝绸为载体,在丝绸上作画、印书、印制具有纪念意义的威海元素。他筹划创作的“威海风景方巾”,获得2018年第十届中国工艺美术博览创意金奖。一匹匹丝绸,成了他创作的舞台,变成了一件件文创产品。他希望丝绸不仅是商品,更能记载什么,记载时光,记载地域,记载文化。

  这份传承,还体现在保护上。为让更多人知道并了解威海与丝绸的渊源,毕旭东一直在为威海申遗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做资料收集和调研工作。“丝绸是中国文化之源,丝绸人有责任保护和传承古代威海丝绸文化,现在若不抢救复原威海纩丝技艺,我们的后代可能就不会知道它了。”毕旭东说,不能让中国五千年的丝绸文化断在我们这代丝绸人身上。

  从2013年开始,毕旭东就希望威海申请世界文化遗产——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始航地。2015年11月,山东省政府把半岛海上丝绸之路申遗提上日程。听到这个消息,毕旭东非常欣慰,传承、保护、弘扬、发展威海丝绸文化是他始终坚持在做的事情,如今,乘“一带一路”的东风,毕旭东更加充满信心带领着裕红祥丝绸人,不断提升山东丝绸、威海丝绸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争做丝绸文化的传承者和领跑者。

  曾经,丝绸是毕旭东个人的热爱。但是,自从“裕红祥”这个品牌诞生之日起,这份热爱与热血便被推向公众舞台。如今的“裕红祥”正吸引着各个年龄层、各个国家的目光,重新凝聚在威海。丝绸,不仅有历史,还有未来,未来的丝绸路上,威海正在前行……

毕旭东相关资讯:

  • 2020年威海好人

    【毕旭东】同名的人物

    猜你感兴趣

    毕姓名人

    文化艺术

    同年(1963年)出生的名人

    本网站收集的部分内容均为各种已公开信息,来源于互联网或用户投稿。本站仅提供一个展示交流、弘扬正能量的平台。
    如发现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4-2023 幸运信息网 www.21hubei.net.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10185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