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世纪名人网 > 身边好人 > 赵海龙

赵海龙:桦南县照像馆摄影师

赵海龙

  赵海龙,男,1952年4月出生,群众,1969年参加工作,曾工作于桦南县照像馆,任摄影师。1983年辞职,走上了专职从事搜集、整理、考证、研究桦南抗联史、东北抗联史之路。

  39载光阴,赵海龙倾其所有,投入全部的时间、经历和金钱,跋山涉水、走过5个省份的多个城市,去过100多个抗战旧址,寻访了60多位抗联老战士及老抗联家属,收集了300多本抗战历史书籍资料,先后整理撰写了100多万字的文字资料。一份夙愿,他执着追求;一种精神,他用心坚守。39载带着心愿,他在平凡中让平淡的人生有了色彩;39载为圆梦想,他在坚守中为家乡的抗联历史添补空白。红色基因的传承在这里价值无限,抗联历史的教育意义深远!

  一、毅然辞职,走上专职探寻抗联史之路

  说起赵海龙走上这条路,还要从他小时候喜欢看抗战题材书籍开始,那时候对抗日英雄的崇敬油然而生。参加工作以后,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下乡到孟家岗镇时,遇到抗联五军老战士冯文礼,在与冯文礼一番长谈之后,他发现在家乡抗联史中记载的抗战事件,没有老战士亲身经历的战争细节。东北抗日联军的历史是波澜壮阔的中国革命史的一部分,同时也是东北党史、军史、抗日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他萌生了要了解更多,去填补这些空白的想法。想到还在世的抗联老战士,都年事已高,或身体欠佳,他们的经历就是最真实的浓缩故事,一旦他们身体到达极限,留存在他们脑海里的记忆,就会埋没在历史的长河里,再也无人知晓,岂不令人遗憾。于是1983年赵海龙毅然辞去在照相馆的稳定工作,开始走上了专业寻访、收集、挖掘、考证、整理抗联史料之路。

  二、坚守初心,困难重重亦不言放弃

  收集抗联史的过程是一个只有投入、不求产出的过程。衣食住行的花销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为了节省开销赵海龙日常的交通工具就是那辆略显沧桑的自行车,无论严寒酷暑,它陪着赵海龙走屯串户,跟踪采访。偏远地区,他就坐长途客车,宿住乡镇旅店。一次偶然的机会,赵海龙听说烈士祁政中的家乡在山东省曹县,为了寻访烈士的家乡和族人,赵海龙即刻出发,当晚夜宿在农村仓库房改建的旅店,四处透风,半夜睡着觉都被冻醒了。同时为了了解抗联史,赵海龙自费向各地有关部门求购相关书刊资料。而辞职后的赵海龙没有收入来源,生活困窘,迫不得已又卖掉了他珍藏多年的邮票、图书。

  由于自己常年在外地游走,没有时间兼顾家庭,生活的重担都落在妻子一个人的肩上,妻子既要赚钱养家又要照顾女儿。赵海龙叹了叹气说,“我最对不起的就是我的女儿,她的童年我没有陪伴在身边,是我弥补不了的遗憾,我的妻子也是替我承担了更多。”不仅是妻女,因为辞掉工作父亲也曾恨铁不成钢的打过、骂过赵海龙。面对亲人的反对,世人的不解,甚至在走访过程中抗联老战士后代的排斥,赵海龙仍坚持把抗联史中不解之谜破译,空白之处完善。

  在挖掘抗日史料,寻访散失抗日老战士及相关人物的过程中,也使赵海龙的收集范围逐步扩大,收集到的内容更加丰富,收集的信息量也从桦南境内扩展到东北三省,更加强了与外地相关专家、单位的联系,结识了更多志同道合的人。

  三、无私奉献,甘做默默无闻的奉献人

  39年间,赵海龙参加过全国抗战14年中国人民伤亡、财产损失调查(桦南区域),在2010年被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授予无偿捐赠史实资料荣誉纪念证书,在2011年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被授予积极贡献奖,在2017年东北抗联军教导旅成立75周年、中苏建交70周年之际被授予积极贡献荣誉勋章,接受过央视军事频道《东北抗联征战纪实》、央视9套《军魂》栏目、凤凰卫视、爱国主义教育宣传片《铁血三江》等栏目的专访和电视新闻报道。

  在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桦南区域)、中日反战研讨会等多个活动中,他把整理出来的文字资料,都无条件提供给了桦南县博物馆和桦南县党史办。赵海龙说,“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也曾经动摇过,但是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的目的只有一个,为家乡抗联史填补空白,让后人了解到更多,勿忘国耻,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赵海龙相关资讯:

  • 2022年龙江好人

    【赵海龙】同名的人物

    猜你感兴趣

    赵姓名人

    身边好人

    同年(1952年)出生的名人

    本网站收集的部分内容均为各种已公开信息,来源于互联网或用户投稿。本站仅提供一个展示交流、弘扬正能量的平台。
    如发现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4-2023 幸运信息网 www.21hubei.net.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10185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