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世纪名人网 > 专家学者 > 胡凤益

胡凤益:云南大学资源植物研究院院长

  胡凤益,男,1969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云岭学者、博导、二级教授,云南大学资源植物研究院院长,云南省多年生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胡凤益长期专注于多年生稻创制与应用,发现了控制长雄野生稻多年生性的遗传理论,发明了用长雄野生稻地下茎无性繁殖特性培育多年生稻的方法,“0到1”育成了全球第一个多年生稻品种,在此基础上,创制了以越冬和免耕为核心的多年生稻轻简化生产技术,在全国南方稻区、“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国家进行了试验示范,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PNAS、Naturesustainability、Naturecommunications、《中国水稻科学》和《中国稻米》等刊物发表SCI论文40多篇。获云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

  发现了长雄野生稻多年生性适应性进化机制

  长雄野生稻由于其发达的地下茎无性繁殖特性而被认为是培育多年生栽培稻的主要供体。从1997-2003年的探索,发现了控制长雄野生稻多年生性的遗传理论,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PNAS、Molecularplant、Naturecommunications等学术期刊,为多年生稻创制提供了扎实的理论基础。研究成果于2003年获云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

  育成了原创性的多年生稻品种

  从1997-2022年的艰苦创新,20年磨一剑,育成了一系列多年生稻品种,其中多年生稻23于2018年通过了云南省审定,是全球多年生粮食作物育种领域第一个通过审定并商业化的多年生粮食作物栽培品种,在多年生粮食作物育种领域具有里程牌意义,引领国际多年生粮食作物育种研究。云大25和云大107于2020年又通过了云南省审定,进一步奠定了我们在多年生粮食作物育种领域的领先地位。“利用长雄野生稻无性繁殖特性培育多年生稻的方法”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并被第三方评价为“具有原创意义,实现了多年生粮食作物育种“0到1”的突破,总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研究成果于2021年获云南省技术发明一等奖。

  创制了颠覆性的多年生稻技术

  创制了以免耕为主的多年生稻技术。多年生稻技术实现了水稻只需耕种一次可连续收获4~5年(多次),从第二年(季)开始无需购买种子,省去育秧、犁田耙地、播种移栽大量繁琐的水稻生产环节,颠覆了传统的稻作农业生产方式。目前多年生稻技术已在云南省14个州市76个县市以及江西湖南广东广西贵州等省区,以及“一带一路”倡议沿线的南亚东南亚和非洲多国试验成功,累计推广示范10多万亩。生产中,每亩可节省5-6个劳动力、节约人工投入500-600元,是一项绿色轻简化的水稻种植技术。该技术的应用产生了显著的政治、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为发展可持续的粮食生产技术、稳定粮食面积、保障粮食安全与生态安全作出重要贡献,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培养了一批知农爱农的新农科人才

  培养了一批知农爱农的新农科人才。围绕粮食安全及农产品有效供给、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等国家需求,培养了100多名新农科人才,其中获得全国“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金奖1项,在西双版纳建立了“多年生稻科技小院”农学学科人才培养基地。2022年,基于“多年生稻科技小院”的“四轮驱动”农学类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获云南省教学成果(研究生)一等奖。

  20年磨一剑。从理论发现、到技术发明、再到生产应用,胡凤益从源头创制了多年生稻、发明了以“免耕”和“越冬”为核心的多年生稻耕作栽培技术,为粮食安全提供新路径和新模式,在科技创新的过程中,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了一批扎根基层、为乡村振兴建设的新农科人才。

胡凤益相关资讯:

  • 2022年云南好人

    【胡凤益】同名的人物

    猜你感兴趣

    胡姓名人

    专家学者

    同年(1969年)出生的名人

    本网站收集的部分内容均为各种已公开信息,来源于互联网或用户投稿。本站仅提供一个展示交流、弘扬正能量的平台。
    如发现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4-2023 幸运信息网 www.21hubei.net.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10185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