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世纪名人网 > 专家学者 > 张宗亮

张宗亮: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张宗亮

  张宗亮,男,1963年5月生,汉族,山东济南市人,中共党员。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正高级工程师。

  清华大学毕业后就只身来到云南扎根祖国西南边疆从事水工结构工程设计和建设 37年,始终坚守初心、奋战一线、孜孜以求,主持和组织设计建成糯扎渡、天生桥一级、观音岩、黄登、小湾红石岩堰塞坝水利枢纽等 24座大型水利水电工程,总装机容量 3700万千瓦,为我国水利水电工程科技发展和能源事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依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科技项目和 30座高土石坝工程的研究与实践,在特高心墙坝、高面板坝、堰塞坝三个方面取得创新成果,是我国土石坝工程技术带头人。2021年 11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一、建立了特高心墙堆石坝设计技术体系,主持设计建成中国最高、世界第三土石坝—糯扎渡大坝,高 261.5m,使我国心墙坝提升 100m,为后续 300m 级特高坝建设奠定技术基础。

  针对特高心墙坝渗流变形协调控制难、特高坝设计标准缺、变形分析评价难三大技术难题开展研究。

  1.天然土料人工改性成套技术。首次提出天然土料掺级配碎石人工改性方法,科学确定掺砾量为 30%~40%;研发土料和碎石互层摊铺混采的掺砾施工方法;提出粗细料关联质量检测方法。突破特高坝防渗心墙难以同时满足渗流稳定和变形控制的技术瓶颈。

  2.特高心墙坝设计技术。论证防渗型式和坝体分区,首次在上游利用含软岩料;提出全生命周期安全评价指标,解决了安全控制标准难题。

  3.坝料计算模型和方法。发展双屈服面模型,基本解决高坝变形预测精度低的难题;揭示水力劈裂机理,提出裂缝模拟算法,攻克了特高坝渗流和变形安全评价的难题。

  成功应用于糯扎渡,实现填筑过程实时监控,数字化建设技术保障了大坝施工质量。大坝渗流变形稳定,渗漏量仅 15L/s,是我国高土石坝建设技术从跟跑到领跑的标志性工程。修编土石坝设计规范,在两河口、双江口、如美等 300m级特高坝中推广应用,担任特咨团专家组长或专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项,排名一、三,获国际里程碑奖、詹天佑奖。

  二、发展了 200m级面板坝设计技术体系,主持设计建成当时中国最高、世界第二面板坝—天生桥一级大坝,高 178m,使我国面板坝从 100m级跨越至 200m级,并持续推进面板坝研究向 300m 级发展。

  1.针对 200m级面板坝缺乏筑坝经验,优化了坝体分区准则;研发渗控设施;提出变形协调方法。发展了 200m级面板坝设计技术。

  2.针对 300m级面板坝缺乏面板结构变形机理认识、缺乏设计标准等重大难题开展研究。一是研发面板抗挤压破损技术。提出多体接触算法;揭示破损机理;研发填缝材料。解决了面板挤压破损难题。二是提出特高坝设计安全准,主编面板坝设计规范,推进面板坝由经验设计发展为理论指导设计。

  在洪家渡、水布垭、茨哈峡、大石峡等推广应用。获全国工程勘察金奖、设计银奖。

  三、提出了 100m 级堰塞坝设计技术体系,主持设计建成世界首座“应急抢险-后续处置-开发利用”堰塞坝—红石岩水利枢纽,坝高 103m,提升了堰塞湖防治利用技术水平

  2014年云南鲁甸地震造成红石岩堰塞湖,第一时间赶往现场参与抢险,创新提出“除害兴利、变废为宝”理念,针对堰塞坝开发利用经验少、结构安全评价难等难题开展研究。

  1.堰塞坝勘察设计技术。发展综合勘察方法,查明堰塞体组成及分布;建立开发利用设计体系;提出防渗墙+可控帷幕灌浆组合防渗结构设计施工技术。突破堰塞坝渗流控制技术瓶颈。

  2.堰塞坝性态分析与安全评价技术。揭示性态演化规律,提出尺寸效应分析方法。解决了堰塞坝工作性态评价难题。

  成功应用于红石岩,已投产发电,渗漏量极小,变形稳定。获中国大坝学会科技进步特等奖。

  2021 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获光华工程科技奖、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

张宗亮相关资讯:

【张宗亮】同名的人物

猜你感兴趣

张姓名人

专家学者

同年(1963年)出生的名人

本网站收集的部分内容均为各种已公开信息,来源于互联网或用户投稿。本站仅提供一个展示交流、弘扬正能量的平台。
如发现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4-2023 幸运信息网 www.21hubei.net.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10185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