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世纪名人网 > 农林牧渔 > 李文英

李文英:枝江市农业局退休高级农艺师

李文英

  李文英,女,湖北省枝江市农业局退休职工,1933年3月出生,1983年7月入党,出生于武汉,毕业于华中农学院,从武汉来到枝江.在棉田里默默奉献一生,她由一名普通基层农技科研人员成长为“棉花种植专家”,并被授予“全国农林科技推广先进个人”。上世纪1990年从枝江市农技推广中心退休后,她义务奔走在田间地头,无偿为农民提供棉花种植科技服务,20多年来,她下乡的路相当于走了10次二万五千里长征,并累积从退休工资中拿出10万元,无偿推广农作物新种良种,被誉为“农民义工”、“棉花奶奶”,并荣获“第三届湖北省道德模范提名奖”,2012年被表彰为第二届枝江市助人为乐道德模范。

  1957年,李文英从华中农学院农学系毕业,其后一直在宜昌、枝江与纯朴的农民打交道。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在百里洲棉花良种场,她埋首10年,成功选育出棉花抗枯萎病新品种,通过了省级鉴定,命名“鄂枝3号”。这一成果推广后,让全省8个县成千上万棉农受益,一亩棉田年增收30%以上。此后,她被授予“全国农林科技推广工作先进个人”称号,成为高级农艺师。

  1990年,李文英退休了。作为与农民打了半辈子交道的一名党员,她最割舍不了的就是农民。她说她不能因为退休而退出服务农民的行列。于是,她开始无偿为农民提供技术服务。

  第一个服务点,选在枝江城郊白家岗村,共有两户,周宜福和游韵军,小面积推广“中棉12”、“89—15”。20年过去了,白家岗村早已改棉为菜,但游韵军清晰地记得,两个品种抗病性好,而且“89一15”棉桃大,便于捡花,他当年收入过了1万元。

  然而,一切并非一帆风顺,也有农户一开始并不愿提供试验田。

  1996年,李文英在《中国棉花》杂志上看到一种抗虫棉良种“标杂棉A—l”,她马上联系选育人——石家庄农科院研究员赵敬霞,自费邮寄购回2袋种子,找到董市镇洪治村农民李家才,请他试种两亩。

  那时,抗虫棉还是新鲜玩意儿。“万一种子不行,一年的收成岂不完蛋?”好说歹说,李家才就是不松口。看这情势,李文英拍胸保证:“两亩田就是一朵棉花也不收,顶多损失千把元。我有退休工资,你担心什么?赚了算你的,赔了算我的。”李家才这才答应下来。

  新品试种,得有科学态度。播下种子后,李文英三天两头往李家才的田里跑,计算出苗率,记录用肥用药量与效果,跟踪记载苗期、蕾期、铃期、桃期表现及虫害情况,在此过程中适时指导李家才。

  收获的季节终于到来,李家才喜不自禁!这两亩棉花,平均单株结桃超出60个,而其他棉田仅有30来个。单产皮棉210多斤,比其他田高出30%。

  结合翔实的试验记录,李文英写出试种报告,寄给远在石家庄的赵敬霞。从此,赵敬霞经常和她交换试验数据。

  丰收的李家才和李文英开玩笑:“我当初不光怕没得收成,还怕搞黄哒会砸了您高级农艺师的牌子啊!”“毁牌子我倒不怕。搞试验就是为了消除农民朋友的风险啊。”李文英开心一笑。

  一年365天,有将近300天,李文英都奔波在下乡的路上。为了节约时间,她每天不吃早饭,出门时带上馒头和水。从住所到白家岗、凤良、洪治等联系村,平均单程在15公里以上。但李文英坚持下田查苗情、测虫情、看“三桃”(伏前桃、伏桃、伏后桃),引导农户适时壮苗、打枝、防虫、保桃,讲解用药用肥方法。她下乡的路程,总计相当于10个二万五千里长征,而其间所经历的艰辛、遇到的困难也是举不胜举。李文英对自己很节俭,对农民朋友却很大方。为指导农民科学种田、促进增产增收,她自费为农民编印技术资料,累计发放6万多份;在联系村常年开办宣传栏2个,宣传植保、土肥和各种作物的高产技术;深入田间地头,上门进行服务,通过现场指导、电话答疑、寄留纸条等形式把技术传授给农户;拿出自己的退休工资为贫困农民买种子、购农药。据不完全统计,21年间她支付试验辅助工工钱,为村民购买扶困种子、肥料钱和资料费等,累计达10万元。

  有人问“棉花奶奶”半个世纪为何一直对“三农”不离不弃时,李文英真切地说:“我就是舍不得离开农村。我觉得,离开了农村,我就像无水之鱼,一肚子的知识没有了用武之地。我知道,农村离了我,天塌不下来,但我真的离不开那些农民兄弟和一望无垠的棉田。几十年来,无论有多少委屈,只要到了农田,什么私心杂念都没了。”

李文英相关资讯:

【李文英】同名的人物

猜你感兴趣

李姓名人

农林牧渔

同年(1933年)出生的名人

本网站收集的部分内容均为各种已公开信息,来源于互联网或用户投稿。本站仅提供一个展示交流、弘扬正能量的平台。
如发现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4-2023 幸运信息网 www.21hubei.net.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10185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