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世纪名人网 > 身边好人 > 赵瑜

赵瑜:陕西省杨凌职业技术学院退休研究员

赵瑜

  赵瑜,男,1935年7月生,陕西省杨凌职业技术学院退休研究员,小麦育种专家。大学毕业后,赵瑜主动请缨扎根地处偏僻的陕西省农业学校扶风豆村育种基地,坚持小麦育种研究至今。60多年来,先后培育出“武农132”“武农99”“武农113”等9个小麦品种,累计推广面积8800多万亩,遍及黄淮麦区,实现农民增收50亿元。赵瑜曾荣获陕西省科学大会奖、陕西省道德模范、陕西省优秀共产党员、“陕西好人”等荣誉。

  牢记宗旨情系三农

  这辈子,赵瑜就认准了一件事,从事小麦育种事业。

  为育种,他放弃了在外人看来非常好的机关工作,在偏僻的学校农场一待就是一辈子。他从零起步,在经费十分有限的情况下,潜心钻研半个多世纪,创出低投入高命中率的育种奇迹。在60亩试验田先后培育出9个小麦品种,并在甘肃兰州地区成功将春小麦改种成冬小麦,累计推广10余万亩。

  从甘肃永登到北京西安,最后落脚在偏僻的豆村农场,他的人生轨迹中,一路的选择都指向小麦育种。怀揣“育种报国”的初心,大学毕业后,他先后放弃留京和陕西省农业厅工作的机会,主动请愿来到陕西省农业学校工作。

  1965年春,扶风县豆村农场,除了几间破烂不堪的土房和草棚,就是大片远离村庄的黄土地,吃水需用卡车从几公里外的县城运,照明全靠煤油灯。不少人员叫苦连天,赵瑜却找到了用武之地。在之后的60多年里,赵瑜始终以一名普通党员的坚定信仰、一名科技工作者的执着信念、一身育种兴农的朴素情怀,一直坚守在生活条件十分艰苦的豆村农场,田间地头、孤灯相伴,以自己的执着坚守为黄淮区域农业强“芯”,为农民增收添“力”。

  “甘肃永登是一片寒冷、干旱、贫瘠的土地,那里养育了我”,怀着对家乡的热爱和责任,2005年,赵瑜用了3年将“武农148”试验改种,每亩增产200公斤左右,结束了几千年来该地区只能种春小麦的历史。此后,他连续11年向乡亲们无偿提供“武农148”小麦原种3万多斤,并自费购买90万斤马铃薯良种在当地试种,使村民收入翻番。

  淡泊名利潜心育种

  赵瑜60余年如一日,默默地驻守在远离城镇、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生活条件十分艰苦的农村育种基地,把毕生的精力和心血都投入到育种事业上。期间,学校领导多次动员他担任校领导,为了自己挚爱的育种事业,他婉言谢绝了。1996年到了退休年龄,为了能把育种事业坚持下去,他申请继续坚守在学校试验农场工作至今。

  退休后的25年间,他培育的多个小麦品种中有4个通过审定。“武农986”越冬性好,秆硬抗倒,田间综合抗病性好,穗大粒多,亩产水平500-600公斤,2009年通过陕西省审定;“武农6号”矮秆抗倒,早熟、多抗、广适,2019年通过陕西省审定。“武农981”“武农988”大穗大粒优质高产品种,于2017年按照“特殊类型”品种,在黄淮麦区7个省进行了区域生产试验,这类试验是继“抗盐碱特殊类型水稻品种试验”后全国第二例,2020年底通过国家认定。

  如今已经87岁高龄的赵瑜,依然矢志不渝、勤耕不息,在农场试验地谱写着人生故事。

  治学严谨师德高尚

  “‘交接棒’传得稳,未来的饭碗才端得稳。”赵瑜经常对身边的师生讲。潜心研究的同时,他还特别关注学生的成才、后辈的成长。对每年到农场进行实践教学的师生,他无论多忙多累都要精心指导,带他们到试验田里察看小麦长势。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校长说,“为把小麦育种事业传承下去,2021年,学校专门成立了赵瑜旱区作物育种工程中心,组建了以博士生、科研骨干教师为主的育种团队,从各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对青年教师,赵瑜毫无保留地传授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扎根黄土地的60多年里,赵瑜始终不忘‘育种报国’,与农民为友,与麦田为伴,用平凡的坚守与执着,不断取得新的突破。”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原党委书记说。

  扎根黄土地的60多年里,赵瑜与农民为友,与麦田为伴,用执着与坚守,不断取得新突破。麦穗沉沉,他将“育种报国”的梦想写在了大地上。

【赵瑜】同名的人物

猜你感兴趣

赵姓名人

身边好人

同年(1935年)出生的名人

本网站收集的部分内容均为各种已公开信息,来源于互联网或用户投稿。本站仅提供一个展示交流、弘扬正能量的平台。
如发现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4-2023 幸运信息网 www.21hubei.net.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10185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