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世纪名人网 > 群英荟萃 > 刘全卫

刘全卫:乌兰察布市卓资县人民教师

  刘全卫,男,1967年7月生,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卓资县人民教师。刘全卫多次放弃城里的工作机会,扎根乡村37年,用实际行动教育帮助他的每一位学生。刘全卫曾荣获全国素质教育先进工作者、内蒙古自治区乡村教育贡献奖等荣誉。

  家作校舍 让孩子有温暖的环境

  刘全卫最初在乌兰察布市卓资县原哈达图乡巴音小唐贡沟村任教。上世纪后期,巴音小唐贡沟村农牧民生活困难,而更让人揪心的是孩子们上学难的问题。上级调配来的教师,还没等板凳坐稳,就因为这里的生活条件、教育条件太差而离开。1985年9月,土生土长的刘全卫初中毕业,村党支部书记找到他说,“你是咱们村少有的文化人,你给孩子们当老师吧。”老支书期望的目光,使刘全卫一下坚定了在山乡奉献一辈子的决心。

  巴音小唐贡沟村的农牧民居住分散,最远的居民点距学校有10多里路,到了冬季,大草原上寒风凛冽,滴水成冰,路远的孩子就无法到校上课。刘全卫跟父母亲商量后,将自家住的两间屋子腾出来,免费让远路的孩子们居住。刘全卫的母亲则义务为孩子们做好一日三餐,还把火炕烧得热热乎乎。辉腾锡勒大草原上的小唐贡沟学校,第一次有了小学生寄宿制。那些因路远一年四季饱受风霜雨雪之苦的小学生们,享受着温馨的居住环境、学习环境,心情愉悦,学习成绩直线上升。

  小唐贡沟学校的校舍,都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用泥巴和土坯建成的,夏天漏雨,冬天灌风。任教第一年,刘全卫把自己每月不足30元的工资积攒下来,买了瓦,于是,小唐贡沟学校的教室,成了令人艳羡的瓦房。下雨天,孩子们不再因为漏雨而停课。后来,刘全卫又购买了砖,为学校修建了一个像样的学生厕所。

  己为桥梁 让孩子能安全地上学

  小唐贡沟北面,有一条小唐贡河,那是孩子们上学的必经之地,也是令刘全卫最不放心的地方。春天,小唐贡河消冰水湍急,夏秋季节,上游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暴发山洪。每到这些时候,刘全卫就成了孩子们上学、放学的“摆渡人”。清晨,他要穿上水衣水裤,把到校的学生一个个背过河这边。放学时,再把孩子们背到河那边。这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摆渡”,使他那身能穿的出去的中山装褂子,先是磨破了肩膀,后是磨破了脊背。

  高高的巴音唐贡山,悬崖峭壁,横亘绵延于远方,而巴音唐贡山那边的孩子们,到学校上课,总得翻过唐贡山。于是,刘全卫便成了孩子们上学、回家的“天梯”。每天早上,他披着晨曦,攀着悬崖,把孩子们从山上接下来,晚上,他披着晚霞再攀着悬崖把孩子们送过山那边去。

  这期间,刘全卫边搞教学边自学高中、大学的多门功课,1989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乌兰察布盟师范学院,接受了正规的师范教育。师范学院毕业后,他放弃了在条件好的城市当老师的机遇,义无反顾的又返回小唐贡沟小学,继续完成未尽的乡村教育事业。1990年,刘全卫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在教育岗位不懈耕耘,努力深造,2003年取得了大学本科学历,几年后拿到了副高级教师职称证书。

  奉献青春 帮助孩子们快乐成长

  刘全卫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心理需求,多次家访了解学生家庭状况,对症下药,帮助孩子们健康快乐成长。本来也并不富裕的他多次给学生捐助学习、生活用品,给孩子们关爱与温暖。2019年3月份,这位从教34年的老教师,主动放弃在县城小学当副校长职务以及每年1万多元的职务津贴的机会,让妻子照顾行动不便的老母亲,自己来到卓资县最偏僻的红召乡村学校支教。2019年5月29日下午,刘全卫赶在“六一”儿童节前夕,将自己平时节衣缩食积攒的14000多元,给孩子们买了校服、图书、儿童玩具等。在卓资县梨花镇福生庄中心校隆重举行了“心系乡村教育爱心接力”助学活动。他的初心,是为了改变红召乡因教育资源匮乏、文化观念陈旧而代际相传致贫的现状,通过扶智,转变贫困人口的文化观念,提升其文化素质和技能,尽可能让农村孩子享受优质教育。

  刘全卫曾这样要求和鞭策自己,把青春和汗水洒落在乡村教育岗位,把执教事业做到极致,为山乡培养更多更好的优秀学生。几十年来,他孜孜以求,不断创新,取得了许多学术成果。浏览他获奖的记录,获国家级的奖励就有13项,内蒙古自治区和乌兰察布市级的更多。这些看似简单的获奖数字后面,是刘全卫在乡村教育事业奋力担当,砥砺前行的一行行路标,是他奉献教育事业的成功写照。

【刘全卫】同名的人物

猜你感兴趣

刘姓名人

群英荟萃

同年(1967年)出生的名人

本网站收集的部分内容均为各种已公开信息,来源于互联网或用户投稿。本站仅提供一个展示交流、弘扬正能量的平台。
如发现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4-2023 幸运信息网 www.21hubei.net.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10185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