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世纪名人网 > 英雄烈士 > 皇甫谧

皇甫谧:针灸鼻祖

皇甫谧

  皇甫谧(214—282),字士安,幼名静,自号玄晏先生,安定朝那(今甘肃灵台)人。西晋时期著名的学者、针灸学家。

  皇甫谧是皇甫嵩的曾孙,其祖叔献,任霸陵令,其父叔侯,仅举孝廉。皇甫谧自幼出嗣叔父,随叔父迁居新安(今河南省渑池),40岁时又迁回朝那。

  皇甫谧自幼贪玩,年20岁时,仍终日游荡,不好学习,“志不存教,心不入道”。叔母任氏对他说“: 昔日孟母三徙以成仁,曾父烹豕以存教,岂我居不卜邻,教有所阔,何尔鲁钝之甚也;修身笃学,自汝得之,于我何有!”皇甫谧听后深受感动。遂从乡贤席坦为师,发愤苦读,因家境贫困,“带经而农”,“勤力不怠”,“耽典籍,忘寝与食”,终于学业大进。有人劝他出去做官,他道“: 居田里之中,亦可以乐尧舜之道,何必崇接世利,事官鞅掌,然后为名乎?”遂不仕,以读书著作为务。40岁时因叔母病故,皇甫谧从新安到朝那奔丧,从此定居。这期间,他著书立说,潜心向道,致力于老庄之学,在医、文、史方面卓然成家,名噪一时。46岁时,相国晋王召选皇甫谧等37人,唯皇甫谧托病不出。48岁,武帝频下诏,皇甫谧上书辞曰“: 小人无良,致灾速祸,久婴笃疾,躯半不仁,右脚偏小,十有九载……”武帝嘉其诚,准其所请。一年后,再次宣诏未去,却向武帝借书,武帝遂送一车书给他。275年下诏封他为太子中庶子,仍以病重为由,予以拒绝。尔后,又诏征为议郎、召补著作郎,均未应诏。282年,皇甫谧写成《笃终论》一文,主张矫俗薄葬。临终前遗嘱,不设棺椁,用芦席裹尸,择不毛之地,挖一深十尺、长一丈五尺、宽六尺的土坑埋之,坟地周围不种树木,“使生迹无处,自求不知”。“朝死夕葬,夕死朝葬……殡含之物,一皆绝之,吾本欲露形入坑,以身亲土”。是年,皇甫谧病逝于朝那,享年68岁。

  皇甫谧一生著作颇丰,撰有诗、赋、诔、论、难甚多,影响较大的有《高士传》《帝王世纪》和医学名著《针灸甲乙经》。

  《高士传》一书中所收高士,皆为啸傲林泉、带经而农的隐逸者。《帝王世纪》是一部从三皇到汉魏的史书。现存的《帝王世纪》有10卷,是继司马迁《史记》之后,第二个整理历代帝王世系的历史书典,一直为历代史学家所重视。

  皇甫谧在42岁时,突患风痹症,半身不遂,半边身子像针刺似的难受,有时痛得起不了身,求治无效。于是,他就翻阅《内经》《针经》《明堂孔穴针灸治要》等医书,在自己身上扎针,有些穴位刺不到,就叫儿子进针。就这样,靠针刺、拔火罐、按摩,治好了自己的风痹病。从此,他更努力钻研,决心效法古人整理针灸典籍。东汉以后,由于战争频繁,许多竹简都已散失,抄本也残缺不全,皇甫谧把各书中点滴的针灸资料都集中起来,逐条加以核对分析,并结合自己的经验决定舍取。有时天气不好,皇甫谧的风痹病复发,不能执笔,他就躺在床上口述,让学生和儿子记录。经过几年辛劳,终于完成了中国医学史上第一部针灸专著《针灸甲乙经》。

  《针灸甲乙经》共10卷128篇。内容包括脏腑、经络、腧穴、病机、诊断、治疗等。书中校正了当时的腧穴总数穴位654个(包括单穴48个),记述了各部穴位的适应证和禁忌,说明了各种操作方法。此书问世后,唐代医署就开始设立针灸科,并把它作为医生必修的教材,唐代医家王焘评它“是医人之秘宝,后之学者,宜遵用之”。晋以后的许多针灸学专著,大都是在参考此书的基础上加以发挥而写出来的。自南北朝到隋唐,《针灸甲乙经》传到了日本和朝鲜,医学生规定必修《针灸甲乙经》《素问》《本草》等书,尤其在针灸治疗方面,以《针灸甲乙经》为专业书。一些欧洲国家,也将《针灸甲乙经》列为临床医学的必修课。皇甫谧也因此尊崇为“世界针灸鼻祖”,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中国古代历史上唯一与孔子齐名的世界历史文化名人。

皇甫谧相关资讯:

【皇甫谧】同名的人物

猜你感兴趣

皇姓名人

英雄烈士

本网站收集的部分内容均为各种已公开信息,来源于互联网或用户投稿。本站仅提供一个展示交流、弘扬正能量的平台。
如发现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4-2023 幸运信息网 www.21hubei.net.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10185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