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世纪名人网 > 身边好人 > 刘付昌

刘付昌:中国好人

  刘付昌,男,90岁,贵州省仁怀市鲁班镇红军烈士陵园守陵人。

  刘付昌老人曾是一名中国远征兵,在云南、缅甸浴血奋战,英勇抗日;他还曾是一名解放军战士,在渡江战役和解放浙江福建等战役中屡立战功。自1971年组织安排他看守鲁班镇红军烈士陵园至今的45年里,他守着陵园、守着忠魂、守着承诺,经他手扫秃的扫帚已逾1000把,他亲手栽种的花草树木已有2000多株。从当年的红军墓到现在的庄严陵园,刘付昌与红军烈士朝夕相伴。2000年,鲁班镇镇政府成立了陵园管理小组。考虑到刘付昌老人的健康问题,镇政府不再安排他守墓,但他却不舍离开,仍吃住在陵园,负责打扫陵园、修剪花草、接待来访等工作。

  正文,

  他叫刘付昌,是仁怀市鲁班镇红军烈士陵园一名普通的守陵人。1926年出生在仁怀市鲁班镇小水村的他,如今已至鲐背之年,却依然四十五年如一日,守着陵园、守着忠魂、守着承诺。

  1935年3月15日,中央红军以全部主力与国民党军3个师在距贵州省茅台镇约40公里的鲁班场展开激战。出生于鲁班镇小水村的刘付昌,躲在山林中亲眼目睹了惨烈的战斗,那一幕幕惊心动魂的战斗场面、那一声声震耳欲聋的枪炮声,他都刻骨铭心的记着。但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后来竟然会和鲁班场战斗中的两支军队都有密切联系。

  1944年11月27日,日军入侵黔南,先后窜扰荔波、三合、独山、八寨、都匀等5个县,国民党军队全线溃败。这时,25岁的刘付昌被抓壮丁,编入国民党54军81师无线电排,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刘付昌成为中国远征军的一名士兵,先后在中国云南和缅甸与日军英勇作战。

  1948年,淮海战役中国民党军主力部队损失殆尽,大势已去。刘付昌所在团在团长带领下毅然起义,刘付昌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10兵团第9纵队的一名战士。随后他参加了渡江战役、解放浙江和福建等战役。因作战英勇,他先后荣立两次三等功、一次二等功。

  1955年,我国开始实行义务兵役制度,刘付昌复员到老家鲁班镇小水村。当地政府让他到小水公社当武装部长,他害怕干不好,推辞了。

  为纪念在鲁班场战斗中牺牲的烈士,1953年,当时的仁怀县委、县政府拨款修建了公墓,安葬找到的143具红军无名烈士的遗骸。1967年,又将两具红军战士遗骸葬于此。这就是如今的鲁班镇红军烈士陵园。1968年,当地政府给红军烈士公墓修筑围墙,刘付昌负责监工,一干就是3年。那时的鲁班红军烈士陵园无人看守,杂草丛生,且因陵园内柏树屡次被盗。1971年的一天,刘付昌走进当时的仁怀区区委书记办公室,书记望着他说,“打算派你去守红军烈士陵园,你愿不愿意?如果你愿意,那你就得一直守到你死那天为止。”刘付昌坚定地回答——“我去!”

  这一守,便是45个春夏秋冬。在这45年里,经他手扫秃的扫帚已逾1000把。经他亲手栽种的雪松、杉柏、梧桐、万年青等花草树木已有2000多株。从一个简陋的红军墓到现在的庄严陵园,刘付昌与红军烈士朝夕相伴。

  守墓之初,刘付昌的报酬仅为每月30元,即便逐渐增加,他现在的收入加上退伍补助也只有1000多元。2000年,镇政府成立了陵园管理小组,考虑到老人的健康问题,镇政府不再安排他守墓,但他却不舍离开,仍吃住在陵园,负责打扫陵园、修剪花草、接待来访等工作。

  虽然清贫,但刘付昌的精神并不贫穷。2002年隆冬,长征文化研究会创立者桂向东来到鲁班镇红军烈士陵园,把兜里仅有的500多元钱拿出来给老人,被老人婉拒了。老人说,“你要是真有这个心,就为红军战斗过的地方多做点实实在在的事情吧!”

  “是什么力量使您能坚守在这里,为红军烈士守护忠骨?”

  老人深情地说:“我亲眼看见发生在这里的那场血战,红军英勇奋战,用生命和鲜血换来人民的江山,换来人民当家作主的幸福,我为崇拜的人守护亡灵,心甘情愿!”

  每逢有青少年到红军烈士陵园祭奠英魂,刘付昌总是语重心长地对他们讲到——这148名红军烈士抛家弃子、背井离乡,用自己的骨血换来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你们要珍惜……

  在红军烈士陵园大门入口处,刘付昌用米仔兰栽种成党徽形状,并定期修剪着。他说守好红军烈士陵园,就是为党、为人民服好务。

  几年前,老人用这些年节省下来的钱在烈士陵园对面的山上买了一块墓地,他期望自己百年之后,仍能陪伴那些在鲁班战斗中牺牲的英勇烈士。

刘付昌相关资讯:

【刘付昌】同名的人物

猜你感兴趣

刘姓名人

身边好人

本网站收集的部分内容均为各种已公开信息,来源于互联网或用户投稿。本站仅提供一个展示交流、弘扬正能量的平台。
如发现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4-2023 幸运信息网 www.21hubei.net.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10185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