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世纪名人网 > 师德楷模 > 王武

王武:上海海洋大学教授

王武

  王武,男,汉族,1941年2月出生,中共党员。1963年8月毕业于上海水产学院养殖系淡水养殖专业,留校任教至今。历任教研室副主任、系副主任、系主任、国家级重点学科——水产养殖学科带头人,上海海洋大学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集约化水产养殖的环境控制、特种水产生物学与养殖技术研究。

  王武教授从教46年,对水产事业有着深厚的感情。他热爱水产养殖业,对渔业、渔村和渔民有着深厚的感情,他主持的科研项目,为解决我国人民的“吃鱼难”、“吃蟹难”做出了重要贡献。曾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星火计划二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等10多项奖励,荣获全国农林科技推广先进个人、农业部全国农业科技入户先进科技人员、全国农业科技推广标兵、全国优秀教师、上海市劳动模范等光荣称号,2008年被评为首届全国兴渔富民十大新闻人物。

  把论文写在祖国的江河湖海上

  王武在大量的教学、科研和推广活动中感到水产养殖业在解决人民“吃鱼难”、“吃蟹难”,在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过程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对水产养殖业的责任感日益加深。

  自1964年起,他在江苏省无锡市郊区河埒乡蹲点,前后共有11年,他积极参与当地池塘养殖高产技术,在池塘边开展大量的试验研究,不仅出版了《精养鱼池水质管理的原理与技术》专著,而且建立起我国第一个池塘养鱼技术体系——太湖流域池塘养鱼高产技术体系。其中,最精华的就是他建立起“氧盈、氧债”理论,至今还是养殖水环境控制的理论基础,特别是增氧机的合理使用,他提出的“几开、几不开”技术,将“救鱼机”转变为“增产机”,已在全国水产养殖业中广泛应用,成为养鱼者必须掌握的基本技术。

  自2005年起,王武承担农业部渔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技术督导工作,任首席专家,目前共督导全国18个渔业科技示范县,每年约有150天时间深入第一线,到塘边了解示范户生产情况。他说:“渔区第一线调研是我最好的业务学习,不仅使我了解当地渔业生产的脉搏和技术上的困难,加强科技服务的针对性,而且生产一线有不少好的经验,需要我们去发现、去探索、去提高。”

  将渔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打造成精品工程

  王武主持农业部渔业科技入户督导工作以来,深感基层技术人员和养殖户在实践过程中,创造和总结出的新技术、新经验缺乏数据支撑,也没有统一的技术标准,不易推广应用。为此,王武提出各示范县要根据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打造具有当地特色的技术模式,推广模式化生产。

  为提高渔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的科技含量和服务质量,真正为渔民办实事、办好事,王武要求各主管部门逐步做到:服务手段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养殖技术模式化,内涵建设科学化,运行体制合作化,共同将渔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打造成精品工程。

  王武认为,提高科技人员的服务质量,技术督导的方法必须标准化。为此,他总结出科技服务的“五个一”工作法,即每一位科技人员下渔区要做到“五个一”:找一批示范户——必须入户了解情况,人数在10〜20户;看一片养殖现场——让专家教授察看现场,发现问题,手把手地解决问题;开一个座谈会——与当地主管部门一起,找所有的科技人员开座谈会,研究当前工作和存在问题;办一个培训班——为技术人员和养殖示范户进行技术培训,内容要紧贴当地、当时的生产关键问题;反馈一份意见——服务结束后,针对当前存在问题,为当地主管部门留一份意见。实践证明,“五个一”工作法符合科学发展观,也加强了服务的针对性,提高了服务质量。

  5年来,王武主持的全国渔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累计实施了73个渔业示范县(区),指导渔业科技示范户2.98万户,示范水面126.31万亩,带动养殖户59.89万户,带动养殖水面910.95万亩。通过渔业示范工程的实施,累计增效54亿元,平均每个县节本增效7 400万元。近5年来,王武教授发表的论文少了,但他撰写有关实施方案、计划、建议、总结、体会等每年都有15篇以上(10万字以上)。自2006年起至今,他亲自编发了渔业科技入户简报共190期(每期4〜6篇报道),平均每周一期。简报强调突出渔业第一线的技术指导员、科技示范户的工作和状态,对一些特色、亮点和问题,他亲自撰写编者按,为各渔业示范县沟通信息、交流工作经验提供了平台,得到了各示范县的欢迎和农业部主管部门的好评。

  依据农民的好方法因地制宜创建各种技术模式

  2005年,王武在辽宁省盘山县入户调查时,发现一个现象:养殖河蟹稻田的水稻一般不会减产。当地农民称之为“稻田养蟹模式”。王武认为,这种工艺不能称为稻田养蟹,也不能称为蟹塘种稻,而应称为稻田种养新技术,核心是“大垄双行、早放精养、种养结合、稻蟹双赢”,简称“盘山模式”。采用该项技术,水稻栽插“一行不少,一穴不缺”,利用水稻的边际效应,每亩水稻增产5%〜17%,增效30%;稻田成蟹产量25〜30公斤/亩,净收入400〜1 200元/亩,水稻和成蟹收入合计1 200〜2 000元/亩,每亩效益提高1〜2倍。该模式将种稻与养蟹密切结合起来,稻蟹共生,稻田病虫害、杂草明显减少,不施化肥和农药,水稻有利于河蟹隐蔽、蜕壳和生长,确保稻田湿地环境和谐友好。现在盘山县65万亩稻田,已有40万亩稻田实施该项技术,占61%。为此,王武提出了“1+1=5”的全新概念:水稻+水产=粮食安全+食品安全+生态安全+农民增收+企业增效。这项技术对于确保我国基本粮田的稳定,确保粮食安全战略有重要意义。当前,随着土地流转政策的实施,既要确保18亿亩粮田,又要促进和稳定农民种粮积极性,全国各地都在进行“水稻+n”试验。在n中,水产是首选。目前,该项技术已开始在辽宁吉林黑龙江宁夏内蒙古河南河北等水稻种植区推广。

  安徽省当涂县在王武的指导下,创建了以种草、投螺、混养、稀放、控水为核心的河蟹生态养殖新技术——“当涂模式”,建立了符合当地特色的河蟹生态养殖技术体系和管理体系。经过3年努力,当涂县河蟹生态养殖面积已达30万亩,河蟹产量超过1万吨,占安徽全省河蟹总产量的14%,河蟹年产值达5.5亿元,产值占当涂县渔业总产值1/2。养蟹池塘环境优美,池内水草丰盛、水清见底、水质良好,河蟹商品规格大、效益高;同时,经生物修复的养殖水域水生生物的多样性得到恢复,水域生态得到重建,农村人居生活环境得到有效改善。生态养殖已成为广大渔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抓手。目前,“当涂模式”在全国内陆11个省、自治区推广应用。

  此外,王武还与渔业科技示范县的科技人员一起,总结出“高淳模式”、“宝应模式”、“普陀模式”、“乳山模式”、“安庆模式”、“两湖模式”等。这些养殖模式,对推广生态养殖新技术,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促进渔民增产、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

  王武经常讲,我是毛泽东时代的青年人,是水产大学一手培养出来的,党和学校长期的培养,构成了我“三个一生”的为人宗旨:我要把自己的一生献给祖国的水产养殖事业,把一生献给培养我的母校,把一生献给亲爱的党。

【王武】同名的人物

猜你感兴趣

王姓名人

师德楷模

本网站收集的部分内容均为各种已公开信息,来源于互联网或用户投稿。本站仅提供一个展示交流、弘扬正能量的平台。
如发现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4-2023 幸运信息网 www.21hubei.net.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10185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