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世纪名人网 > 身边好人 > 袁昌絮

袁昌絮:第二届宜宾市道德模范

  她是一个门外媳妇,面对前夫一家子的冷漠,她不离不弃,毅然承担起奉养前夫继母的责任。她是一个柔弱女子,面对儿子的绝症,她起早贪黑,尽心尽力只求为儿子延长生命。为了照顾这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婆婆”,为了帮助儿子度过难关,为了撑起这个多难的家,离婚39年,她没有再嫁,用39年时间将孝老爱亲的故事演绎得生动而实在,她诠释了一份超出血缘的人间亲情,她让世人相信爱的伟大和无私。

  她,就是江安县大妙乡顺河村合桥组63岁的袁昌絮,她,就是一个再也平凡不过的农村妇女。

  好媳妇孝老爱亲痴心不改

  供养前夫继母39年感动人间

  有一种爱,朴实无华而深久长远;有一种爱,历尽千辛却痴心不改。这种爱从平凡中展现出光芒,从渺小中彰显出伟大。这种爱有一个普通又让人熟悉的名字--亲情。她,一个平凡的农村妇女,用39年时间将孝老爱亲的故事演绎……

  婚姻惨淡  柔弱女子支撑残缺家庭  今年63岁的袁昌絮是江安县大妙乡顺河村合桥组的农妇,24岁时,她经人介绍嫁进了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由于持家有道,她和丈夫过着和和美美的生活,即使一开始就知道婆婆是丈夫的继母,她仍然和公婆融洽相处。儿子邓其旭的出生,更使全家人都沉浸在幸福之中。然而,由于两人是农村传统婚姻,婚后两人才发现性格不合,25岁时,两人的婚姻走到尽头。

  离婚后,前夫自建新房,娶妻生子,另立“新家”,和袁昌絮成了邻居,两家人抬头不见低头见。但是,前夫从此对父母和儿子不闻不问,更别用说对袁昌絮了。而袁昌絮却没有因此再嫁,面对前夫拒绝赡养父母的现实,一个人默默地承受着离婚的伤痛,独自带着出生不久的儿子,主动承担起照料没有血缘关系公婆的义务,把一大家人的生产生活都扛在了自己瘦弱的肩上。为了这个家,她喂鸡、喂猪,在田间地头忙碌,每天起早贪黑,日夜操劳。日子虽然过得非常辛苦,但看到老人和孩子在她的照料下笑口常开,而且公婆逢人就自豪地夸奖自家的媳妇就像自己的女儿一样贴心孝顺,这些让她觉得苦中有乐,心里有一种特别的满足与幸福。

  随着时间的流逝,儿子邓其旭也渐渐长大成人。在亲人和朋友的帮助与搓合下,儿子与同村的姑娘张小辉喜结良缘。也许是老天爷对这一家人的垂怜,儿媳妇也秉承了婆婆的美德,持家有道、勤俭节约,也无怨无悔地承担起了照顾家庭的责任。孙女和孙子的相继出世,让一家人看到了新的希望,有了更大的生活动力。但是,袁昌絮心里很清楚,孩子们要生活和学习,必将会给这个贫寒的家庭带来更多的经济负担,以后的日子更加艰难。

  雪上加霜  苦命女子谱写亲情赞歌  2001年,年老的公公在袁昌絮的守候中安然离世。为公公送终后,婆婆在有常年病的基础上又被检查出患有脑血栓、腰椎间盘突出,不能断药,这使袁昌絮对婆婆照顾得更加细心,她想让婆婆安享晚年,尽量不让婆婆干活。

  天有不测风云,一个不幸的消息犹如晴天霹雳降临到这原本就脆弱的家庭。2004年,袁昌絮的儿子邓其旭被检查出患有再生障碍性贫血,医生告诉他们,需要常年吃药疗养、定期输血,严重时必须送到泸州医学院抢救,要彻底医好,需要换骨髓,费用大概要二三十万。袁昌絮知道,也许儿子的生命会在不久的一天突然停止。但是面对这个天文数字,他们只能选择吃药疗养的保守治疗,尽量避免开销大的治疗方式,但是单是吃药每天仍然要花销60多元医药费。婆婆的长年医药费早已把身心疲惫的袁昌絮压得喘不过气,儿子的生病无疑让这个本来就贫寒的家庭雪上加霜。袁昌絮近乎绝望,一时万念俱灰,可是她强忍泪水,深知道自己不能倒下,否则这个家就更加没有希望!

  几间土木结构的房子低矮破旧,一遇到雨水多的天气遍到处漏雨,家里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家里唯一的电器就是电灯,这就是袁昌絮现在的家。为了给邓其旭治病,儿媳妇张小辉也被迫卖掉了家中稍微中看的两间房屋,带着邓其旭和两个孩子在江安县城租了两间小屋,在一家旅馆打工维持生计,一来是方便丈夫病发时能及时送到医院就诊,二来是方便孩子上学有个照应。但是微薄的收入始终难以维持家庭巨额的开支,一家人日子过得非常清苦。两个孩子在奶奶和母亲的言传身教下都刻苦学习,想以此来改变一家人的命运,都考上了自己理想的学校,如今孙女在宜宾上中专,孙子在江安上高中。他们还利用学习之余帮助母亲干活和照顾父亲,利用暑假回老家帮助奶奶下田收谷子,以减轻家里的负担。

  自从儿媳带儿子和两个孩子离开家后,袁昌絮就和婆婆两人在家相依为命,更是栽秧打谷一肩挑。2009年11月的一天,年过八旬的婆婆看到袁昌絮每天在田间地头忙里忙外,实在是太累了,想给她减轻点负担,便悄悄背着背篼去割猪草,不料在路上摔了一跤。袁昌絮赶紧将婆婆送到乡卫生院,医生告诉她,你婆婆弄不好要瘫痪。婆婆躺在病床上动不了,大小便都在床上解,吃饭要人喂,袁昌絮便鞍前马后悉心照料。在住院5天后,婆婆的病稍有好转便死活要求回家,她实在不想为这个家再添债务,她清楚这个家早已债台高筑,实在是拿不出钱了,袁昌絮只好把婆婆接回家照料。回到家以后,袁昌絮坚持每天给婆婆按摩、热敷,四处找一些偏方给婆婆吃,老人为了减少袁昌絮的负担,也积极配合治疗,两个月以后,婆婆慢慢地能站了起来。婆婆这次摔跤让袁昌絮很自责,从那以后说什么以后也不要婆婆帮忙干活了。

  其实袁昌絮生活上的艰辛已超出了常人想象,婆婆是前夫的继母,连和前夫都没有血缘关系,更不用说袁昌絮这个外姓人了。但是前夫对母亲的冷漠,让她觉得自己应该扛起照顾起这个家的重任。如果自己不去照顾婆婆,那谁又来照顾呢?因此她毫无怨言,一如既往,依然用自己的瘦弱的肩膀挑起这沉重的大梁。在婆婆摔跤那段时间,她每天早上3点多钟就起床,干完家务活后,还要到地里挖红苕、到田里割再生稻,一直忙到晚上12点才能睡觉,在照料婆婆的同时,她把近千斤再生稻、4000多斤红苕收回了家,除了一家人的口粮外,其余的要卖钱尽可能地给儿子治病。自从儿子生病以后,为了给儿子凑钱看病,袁昌絮再也没请人干过活。到了插秧时候,袁昌絮扛起锄头,硬是一锄锄把3亩田挖出来;谷子成熟时,她一个人收割,前后要花10多天。由于长期在女性生理期下田下地干重活,年过花甲的她身体吃不消了,胃病、风湿等,落下了一大堆后遗症,有时痛得她浑直冒汗,走路都直不起腰杆,可是在家人面前,她装作没事一样。生活的艰辛没有压垮她瘦弱的脊梁,反而使她变得更加的坚强。袁昌絮用自己的无私与伟大谱写了一曲大爱无疆的亲情赞歌。

  孝老爱亲38载爱心感动人间 中国人常说:家和万事兴。欲求“家和”,就应该对家人秉持一颗爱心。2011年,袁昌絮已经嫁进这个家39年了,虽然婚姻已经不存在,但她为了亲人留下来,用这颗爱心,含辛茹苦、历尽艰辛为家人付出,用自己的无私和大爱支撑着这个残缺的家。袁昌絮用39年无悔的信念和坚强的意志,书写了一段感人至深的孝老爱亲佳话。

  39年来,有人劝过袁昌絮改嫁,找个人家过好日子,她没答应,她知道这个家不能没有她,她不能走。她的想法一如39年前一样简单:把公婆养老送终,撑起这个残缺的家。袁昌絮的一言一行让村民们看在眼里,敬在心里。大妙乡党委政府、村组干部、乡亲邻里都从不同角度对他们家予以关注和支持,帮助这位孝敬的女儿、伟大的母亲、大爱的使者。

  袁昌絮的孝老爱亲的感人事迹在江安乃至宜宾广为传颂,她也因此在2008年、2009年被大妙乡党委政府评为“好母亲”、“好媳妇”;2010年第100个“三·八”国际妇女节被评选为“感动宜宾·杰出女性”;2010年重阳节被评为宜宾市首届“十大孝子”;他们家也在2010年被评选为江安县“五好文明家庭”,成为提倡文明新风,建设和谐社会大家庭的学习榜样。

袁昌絮相关资讯:

【袁昌絮】同名的人物

猜你感兴趣

袁姓名人

身边好人

本网站收集的部分内容均为各种已公开信息,来源于互联网或用户投稿。本站仅提供一个展示交流、弘扬正能量的平台。
如发现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4-2023 幸运信息网 www.21hubei.net.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10185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