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世纪名人网 > 人物故事 > 邓洵

邓洵:《云梦泽》是成长体验

冯知明云梦泽》——作者:邓洵

邓洵

(被互联网造就的时代)

  人人都有他乡情结,这是我的结论。

  我注意冯知明先生这本书,自然是从这个书名开始的。用人们的话说,我属于技术控,文学和阅读提不起我多少兴趣。这本书我倒想了解一下。

  这本书肯定是围绕“他乡”而展开故事的。大致看来,有三组人物,一组是从二十世纪三十四十年代从德国来到云梦泽腹地汈汊湖的老穆勒先生,因为绑架洋人可得大笔赎金,他被江洋大盗的压寨夫人绑票了。机缘巧合,更准确的说法命该如此,互生情愫,留下一位诨名“老洋人”李来恩的后代,这位老洋人生养李如寄、李如皋、李如鹤两子一女。这些子女自然而然地是他乡生长和发展。还有一组人物,大学梁教授和女儿梁一真,梁教授是彼国战争弃儿的孩子,因在襁褓中无法带走,只好托付给仆人养育。还有一组人物,就是当代为了“三线”建设,下放到僻远的山村,拼足了气力返城的尹志红及其父母。

  从《云梦泽》(国内版)、《生命中的他乡》(海外版)这几组人物来看,这就是他乡的主线人物。还有些枝蔓人物,比喻李如寄姆妈,是在大驳子船洪水中飘落下来的,老革命盘得头这个姓氏就大为可疑,仔细清理脉络,他显然是从边陲之地流落而来的,这个乞儿深受江洋大盗李屠户的恩惠,却又是地下党,1949年后,他摇身一变成了汈汊湖一带的最高行政首脑。

  云梦泽这一带,因为是水乡泽国,更是龙生九子的孵化繁衍之地,龙尽管在湖泽中长成和修炼,故乡却是在高远的天上,为了能返回天庭,它们必须经过人劫、雷劫和天劫的三渡劫,龙返回天庭之路,充满了悲壮,多数都是有去无回,尽管艰难险阻,它们视死如归。作者做足他乡这篇大文章。后来,改天换地的人类,将云梦泽改变成了广袤的江汉平原,龙的栖息修炼之地惨遭损坏,龙不得不化作人形继续为返回故乡作顽强地拼搏。最为著名的就是东湖之滨的酒店老板尤崇德,李来恩第一次见他时,敏感的鼻子嗅到腥气十足的味道,他突然悟到,这个尤老板应是龙老板,为了掩人耳目,故意让自己的姓氏少一撇。

  这些他乡的人们尽管身处异地,却各有不同的表现方法。老洋人李来恩和梁教授属于第二代,老洋人为了寻根,丢掉了性命,而梁教授到彼国去认亲被拒,留下深深的伤痛,成了一个挥之不去的情结。第三代人表现则完成相反,李如寄和梁一真这对小夫妻,很是默契,此心安处是故乡。而其弟李如皋则坚决拒绝自己是“洋种”,为了维护自己的血统,不惜与父亲反目成仇。小妹李如鹤面对众多追求者毫不动心,她心心念念就是要远赴南洋,与校长的小儿子成婚,当时涉外婚姻可是一条红线,不知这对苦命鸳鸯结果如何。

邓洵

(补了历史性的一课,江汉平原来本是云梦泽)

  我理解的他乡,与小说中的这些人物全然不同,我一直未离开本土,却有深深的他乡情结,连自己也大感奇怪,因“他乡”在幼年已深深地种下,扎在心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冯知明先生的《云梦泽》(国内版)、《生命中的他乡》(海外版)促成我要把自己的“他乡”情结弄清楚。

  我出生江城,生长在江城,工作生活娶妻生女皆在江城,何有“他乡”之说。如果,我先要说如果。我出生后度过婴幼儿期后,理所当然地上幼儿园,再顺利地就近上小学,再上初中、高中,如果顺利,也无必要离开这个拥有百万大学生的大学城到外地求学,再找一份安稳的工作,度过自己的一生。这就是社会、父母、学校甚至习惯性心理给的人生设定。

  二十世纪90年代,互联网初起,现状是上网半天,只是看到一个地球图标在电脑屏幕的右上角转悠半天,依然难上去,即使上了,也慢如蜗牛,许多狂热的年轻人聚集在武汉热线里,通宵达旦地手谈着。我这时开始了“他乡”的人生旅程,第一个标志就是少年辍学,脱离应有的人生轨迹,第二就是昼伏夜出,直到现在这一习惯依然没有改变。创办登讯资讯网,汇聚了当时所有的技术咨询服务,外商要用6800万美元来购买,我干得更起劲,根本就不会同意。后来,被聘为荆楚网的CEO,成为武汉大学首届EMBA学员,与许多国企大老总、厅局级的领导同学,我是年纪最小的一位。那个时候,尽管懵懵懂懂,却意气风发,少年得志,还赚得盆满钵满,这就是我从未离开故土进入“他乡”的收获。

  我与冯知明先生大有渊源,除了他是我的主婚人外,甚至可以说,他是我进入互联网这个“他乡”的重要推手。他有时把我介绍给陌生朋友时,便会讲述我们相识的过程。那时我还是小学生,被武汉热线的黄博士请去给大人们讲怎样制作主页。主页当年是个热闹的名词。冯知明先生作为新闻媒体被邀请而去的。他正好坐在我旁边,他以为我是大人们带过来的孩子,便与我攀谈起来,听说我是被请来讲主页制作的,就大大地吃惊起来。当我站在讲台上,本来不善言辞,又要面对会议室所有的成年人,尽管自己壮着胆子,也只能边板书边讲怎么制作。讲着讲着,便没有词句,我只好下场去问冯知明先生,一场并不算长的讲座,我下场问了他三次。被会议室的人误以为他是带我过来的家人,他因此与黄博士成为好朋友。

  《中国邮电报》在次日刊发冯知明先生给我写的新闻报道,我的网站访问量一夜之间飙升20多万的点击量,后我被各种媒体关注,受到全国网民的关注,成为当年的网红。这些年来,他一直关注着我,他参与创办武侠杂志时,曾把武侠杂志的作品授权给我,我创办湖北企业网时,他给我介绍过许多的商贾和企业家来入驻。

  张爱玲曾说,成名要赶早,我的“他乡”经历应该是应验了她的话,只是成名太早,对进入互联网“他乡”的我,有了生命承受不住的难以驾驭,这些年来过得起起伏伏,有时会去找冯知明先生喝喝茶,诉诉心中的郁闷之气,但他坚定认为,我还有一次人生的高峰就会到来,沉积了这多年,人到中年,认知和阅历皆以丰厚,人脉关系和技术能力达到一定的高度,爆发期将至,想不成功也难。

  回想我的“他乡”情结来,因为时代的机缘,误入这条“他乡”之路。但我也知道,人生有太多的选择,太多的“他乡”之途,但我常常会想,我是一次偶然性的进入,还是命运的安排,不得而知。

邓洵

(时代的弄潮儿,在波涛汹涌的浪尖上飞翔)

  如果没有二十世纪90年代互联网的兴起,一个心智不成熟的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会没头没脑地狂热地投入进去,改变我的生命轨迹。但那时的我,在左邻右舍看来,一个智力和体能皆不足孩子,为了互联网而辍学,是件难以理解的事。可是,父母妥协了,学校对我这个偏科的学生也放弃了,而我则一心一意放手进入一个热闹而又陌生的领域,作为这个城市“异类”一直走到现在。

  我知道,我这种昼伏夜出的“他乡”生活,即使现在,把我丢到住宅方圆几百米的区域,我也难以找到回家的路。读过此作,我颇赞赏李如寄和梁一真的身处他乡的人生态度:“此心安处是故乡。”

2023年11月6日星期一 武昌

  作者简介:邓洵,武汉大学EMBA。现任湖北企业网CEO。2003年,成立湖北企业网,担任CEO,是目前湖北省最大的企业门户网站。2004年,当选为武汉市首届“优秀IT青年”、并获得“武汉市新长征突击手”称号。2005年,当选第五届“武昌地区十大杰出青年”。翻开邓洵简历,是一串年轻有朝气的脚印:15岁建立的互联网站,是中国最早建立互联网站的人之一;16岁成立了武汉网友协会,旗下网友协会会员人数达一千余人;17岁跻身中国著名的网络公司,在公司驻北京总部任职。曾被荆楚网特聘,当月访问量从20万强劲攀升至400万大关,迅速成为湖北省最大的新闻网站。邓洵硕士论文《项目管理在信息技术中的运用》,此作得到了阿波罗登月计划高管的好评,受到美国前总统布什、克林顿的科技政策顾问威尔斯教授的亲自接见。他的事迹先后被新华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海内外媒体广泛报道,被称誉为中国21世纪优秀人才,互联网行业的骄傲。

邓洵相关资讯:

  • 云梦泽

    【邓洵】同名的人物

    猜你感兴趣

    邓姓名人

    人物故事

    本网站收集的部分内容均为各种已公开信息,来源于互联网或用户投稿。本站仅提供一个展示交流、弘扬正能量的平台。
    如发现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4-2023 幸运信息网 www.21hubei.net.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1018505号-1